整体上,整个研究团队,就重复着一件事情,
运行实验,数据分析,调整,恢复长夜堆上一次实验中受到的损伤,再进行下一次运行实验。
虽然一些相关技术始终没有进步,
但整个长夜堆也没有真得就停下什么都不干。
在漫漫长夜之中,长夜堆研究团队也始终没有停下来过。
收集更多数据,除了提供给莫道,也尝试着更多的可能。
而莫道这边,
在长夜堆的运行实验等研究工作走上正轨过后,
莫道明显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理论研究上。
因为此刻长夜堆再想实现飞跃的进步,
已经不是设计上能够解决的问题,
而是理论上需要突破。
莫道先前选定的方向,也是理论上的问题。
而对于理论上的研究,
大多数时候,莫道都可以算得上是孤独的。
在相关领域,莫道掌握的知识,向前踏足的位置,
都明显和其他同领域研究者,出现了断层。
在这方面的研究上,很少能够找到交流者。
除了关注长夜堆乃至EAST那边的数据,偶尔和一些研究员对一些问题进行一些交流,
大多数时候,莫道都是独自思考。
而长夜堆运行实验的数据,
对于莫道整个研究和思考的作用,只能说有。
但大多数时候,只能够起一些启发的作用。
需要解决的理论上的问题,在长夜堆的运行实验数据中,是没办法找到哪怕相对直接的答案的。
而可控核聚变装置实现上,湍流问题的思考,
大多数时候,也是没有进展的。
倒是偶尔有些思考时的副产物,让莫道再陆续再发了一些理论物理方面的论文。
另外,趁着这段时间,
莫道在首都大学这边再带了几个博士生,算是为可控核聚变研究的下一代研究人员恭贡献了几个人才。
……
35年,
在长夜堆实现那一突破性成果过后,再过去八年时间。
这个时候,
明显整个世界范围内,其他多方从事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各个团队,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