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9章 采购意向

谍海孤雁 怕热胖子 2196 字 4天前

经林默一番介绍下来,炮营多数军官,都是有点心动的,别的不说,性能至少比他们手上的烂炮好点。

尤其林默说的,敌我态势,以己方防守、对方进攻为主,而迫击炮,对人员的杀伤效果极佳,加上其制造难度,将成为战场上的主战装备。

林默所说这些,他们做为专业炮兵自然能理解,不说全部认同,至少认同部分,看这些迫击炮,又更顺眼了几分。

林默也趁热打铁,给他们出谋划策,像德式重炮营,变成了重迫击炮营,明显吃不少亏,但可以上报,以此为由请示扩编升编,变加强营甚至炮团。

林默还为那没影的炮团,规划了一套合理的装备体系,一个120的炮营,其重量较轻,机动性好,威力也不小,适合做为基础重火力支援。

一个班一门,一排三门,一连九门,一营二十七门,已能构建出一个颇具规模的重炮集群,分开也足以同时支援多处小中规模战斗。

至于运输弹药,可设专门的排连运输单位,装备卡车、皮卡或手推车及骡马等负责运输工作,选择很多,必要时可配辅兵加强,再加上牵引车辆运载的,这问题不用过多担心,可多装备一些火炮。

然后是160炮,牵引那款,装备一个营,口径再大的牵引炮,伺候起来就非常麻烦了,主要是重量大,运输布置都很不容易,且射速慢,主要布设在一些要塞、防线上,并构筑较完备工事保护。

一排两门,一连六门,一营十八门,牵引式的160迫,修械所做了不少特殊设计,所以在装备时,可适量增加装备数量。

像炮管,进行了快拆设计,能很快拆下并带走,在撤退转移,整炮成为累赘时,可快速拆下炮管,装上几个小轮架,迅速撤走。

炮击后转移,也可先拆走炮管,炮架、座钣可单独牵引,而全炮最难搞的便是炮管,只要保住,余下的后面补上便是。

也是因这套设计,林默才建议装备牵引式,而非卡车迫击炮,卡车迫击炮虽能快打快撤,但仅限于道路相对完善的地区,以国内的道路条件,使用很受限。

然后便是160的24联短迫及12联迫,前者一个连,后者两个连,远近搭配,且弹药通用,减轻后勤压力。

三个营,120迫负责基础炮火支援,160牵迫,负责炮火支援、炮战压制,其是高抛弹道,挑选适合的反斜面布置,敌人难打到。

而24联,负责炮火覆盖敌人最猛烈的步兵攻势,12联,负责集火重要目标,并打炮战。

如此,便构成了一支能胜任多种任务,能支撑一场小战役、小会战的独立炮兵部队。

炮营一行人,被林默说的很是心动,不过两位校官,还是没有最终拍板,林默也没多说啥,带着人继续去参观。

余下的,是身管炮,头一款自然是平射炮,不过目前,分摊其用途的装备很多,在修械所的生产序列,已下放二线,用于培养技术工人,还分享给了其他兵工厂。

然后便是战防炮,有一款,是正常三七战防炮,与国外方案一致,但另一款很像的,却使用了滑膛设计。

战防炮的主要职责是打装甲,虽线膛射击密封更好,但膛线也会带来阻力,自旋这些也会消耗动能,而炮弹穿甲能力主要体现在弹速,滑膛才更易带来高弹速,所以后世坦克炮才多为滑膛炮。

这款滑膛战防炮便是如此,弹丸初速极高,破甲能力大增,当然,随距离增加削减很严重,射程也很受影响,不过也够用了。

其炮架,用的是九二步炮的,现场也有仿制九二步炮,不过重头戏不是它,修械所定型的是另一款,八十二毫米步兵炮,也可以叫八十二毫米线膛迫榴炮。

炮架等等,基本沿用九二步炮原设计,只是适配了更大炮管,之所以选用此口径,是为适配使用迫击炮炮弹,也有专用榴弹,只不过成本要高很多。

目前,此炮已选为制式装备,没必要跟日本的九二步炮对齐,其炮及弹药想缴获很难,甚至可能反被缴获资敌,还不如另起炉灶,用一款更契合己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