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李子建在某一天登上城西的琅琊山高处俯瞰滁州城的时候,突然之间发现了这滁州城以及他护城河的位置比较高。
而铁营所处的城西那片原属太仆寺管辖的草场则是一片低洼地带,这两个位置的高低落差大概有个三四丈之高。
对此李子建立刻就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主意。
随后李子建和赵胜、梁明伦他们这些文人,派人到民间去搜罗了一批关于滁州这几十年来的民间私修的地方志以及名人的笔记,并且派出细作对附近的中老年人进行走访调查。
最后李子建他们成功的找到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这滁州的护城河在过去只要遇到暴雨季节河水便会泛滥。
这护城河的河水泛滥之后除了会淹到城墙的墙角之外,同时还会往西流入到城西的那片洼地草场中去将其淹没。
这也是为什么这片低洼地点没有建立起村落的原因。
在后世这片滁州城西琅琊山以北的低洼地带,那就是着名的滁州城西水库。
虽然这今天城西水库要比滁州古城要高,但那主要是因为蓄水的原因所导致的,在明代这个地方地势要比滁州城低的多。
...
所以这李子建的主意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把滁州的护城河给他挖几个深沟出来,将这护城河的水引入到城西的这片低洼地带,将这河里的水给他全部都排干。
而如今正好是在春季的枯水季节,所以只要挖出几个大深沟出来,再将这护城河与城东清流河的联通部分给他堵住,到时候很快就能将这护城河里的水给抽干。
干涸的护城河就不需要填出一条路来,只需要在这护城河的两岸各填出一个能够供攻城器械上下的斜坡。
小主,
斜坡的中间用木板连接起来,以免导致器械和攻城士兵深陷河底淤泥之中就行了。
李子建在做了充分的计划之后,便将他的这个计划上报给了王铁,王铁对此非常的赞同,批准了李子建的这个计划。
由于铁营以及部分义军队伍的营地就在这片低洼地带,所以为了配合李子建的计划,铁营以及在这附近的义军队伍全部都从这片低洼地带转移。
有的义军队伍将营地转入到城西的琅琊山中,有的则是跟着铁营一块将营寨设置在滁州城西二十里处的关山东侧山脚下。
就这样由铁营牵头的一场排干护城河的土木工程便正式开工。
...
这护城河与城东清流河连接处的河流并不太宽,最宽处也就个三四十米,所以这义军弟兄们在填了几天的土袋之后便将这护城河与这清流河之间给截断了。
截断这护城河与清流河之后城西就开始正式挖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