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慢些,“李怡萱轻声道,她的手指抚过一株被刀锋划伤的嫩竹,“这些竹子来年还能再发的。只要根还在,就总有重生的一天。“
“发什么发!“林紫夜勐地将短刃插进土里,溅起的泥土沾污了她的裙摆,“人都没了,竹子发得再好又给谁看!这天下,这乱世,什么时候给过普通人活路!“
众人都沉默了。唯有晚风吹过竹林的呜咽声,像是在回应她的诘问。远处传来乌鸦的啼叫,凄厉而苍凉。
良久,李怡萱轻声道:“这一路上,我见了太多……冀州来的流民,为了一袋粟米就能卖儿鬻女;守城的士卒,饿得连弓都拉不开,还要拼死守在垛口;那些黄巾贼……其实多半也是吃不饱饭的农夫……“
她抬起泪眼,望向孙原:“先生,你说这天下,怎么就容不下普通人吃口饱饭呢?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可曾知道一斗米能换一条人命?可曾听过饿极了的婴儿哭起来像小猫一样?“
孙原没有回答。他的目光投向远方,仿佛穿透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颍川后山的午后。
张角披着粗麻道袍,站在山岩上,指着山下星星点点的村落:“文若你看,那些炊烟之下,有多少人家正在断炊?朝廷说太平道蛊惑人心,却不知饥肠辘辘之人,最易被'太平'二字蛊惑。我张角不是要做皇帝,只是想给这些人一口饭吃,一个太平世道。“
小主,
那时的风很暖,漫山遍野的野花开得正盛。张角的眼中有着一种炽热的光芒,那是对理想的执着,对众生的悲悯。
他又想起洛阳永巷的那个夜晚,马元义在月光下向他敬酒。银白的月光洒在青石板上,仿佛铺了一层霜。马元义的笑容温润如玉,完全不像个即将掀起惊涛骇浪的人。
“孙兄,他日若刀兵相见,望你记得今日——太平道所求,不过是一个'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世道。我们不是要推翻朝廷,只是想要一个公道。“
如今马元义早已身首异处,张角也病逝军中。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容,都化作了史书上冷冰冰的“反贼“二字。他们追求的太平世道,也随着他们的逝去而变得遥不可及。
孙原的心中被一种巨大的悲凉填满。他想起了那些战死的虎贲士卒,想起了饿死的百姓,想起了在战火中消逝的生命。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乱世之中,难道就真的找不到一条出路吗?
“先生?“心然轻声唤他,将一件披风搭在他肩上,“起风了,当心着凉。“
孙原回过神来,发现三女都关切地望着他。他勉强笑了笑,从废墟中拾起一个半碎的陶罐——那是他们昔日煮茶用的。罐身上还残留着茶渍,提醒着往日宁静的时光。
“收拾吧,“他轻声道,声音里带着深深的疲惫,“总得把这里整理出来,总不能露宿野外。“
四人默默开始清理废墟。孙原整理着散落的竹简,那些他亲手抄写的经文如今散落一地,有的被血污浸染,有的被火燎过。他的心在滴血,这些不仅仅是他心血,更是他曾经坚信的理念和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