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二进宫

对弈江山 染夕遥 3781 字 2天前

他们头戴金盔,朱缨如火,面甲放下,更添几分天家威严与肃杀。

手中清一色握着丈二长的鎏金马槊,槊尖斜指向天,在晨光下闪烁着尊贵而致命的光芒。坐下战马亦是神骏异常,披着饰有金色纹路的马甲,鼻息喷吐着浓浓的白汽,马蹄包裹着金钉,踏在石板上,发出沉重而清脆的声响,火星四溅!

队伍行进间,除了那震耳欲聋的踏步声和马嘶,再无半点杂音!一股凝如实质的、混合着皇家威仪与凛冽杀气的磅礴气势,如同无形的潮水,随着队伍的逼近,铺天盖地般席卷而来,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

这等军容,这等威势,绝非寻常城防军可比,乃是真正拱卫京畿、代表天子威严的御前金甲禁军!

周幺、陈扬、朱冉等人站在苏凌身后,虽然皆是经历过战阵的好手,但面对如此煌煌天威、杀气腾腾的天子亲军,也不由得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

他们的呼吸为之急促,手心微微见汗,下意识地更加握紧了腰间的兵刃,身体微微绷紧,如临大敌。就连躲在门内探头探脑的吴率教,也暂时忘了嚷嚷,瞪大了眼睛,被这金光闪耀、威势骇人的阵势所慑。

然而,身处风暴最前沿的苏凌,却依旧平静得令人心悸。

他负手立于石阶最高处,身形挺拔如松,晨风吹动他官袍的衣袂,猎猎作响。

他的脸上看不出丝毫惊慌或紧张,只有一双深邃如古井寒潭的眸子,微微眯起,目光如同最精准的尺子,冷静地、一寸寸地扫过那支不断逼近的黄金洪流,仿佛在审视,在评估,又仿佛只是在看一场与己无关的盛大庆典。

他的眼神随着队伍最前方那杆代表着天子无上权威的明黄龙旗缓缓移动,平静得可怕。

不过片刻功夫,这支令人窒息的禁军金甲铁骑,已然如同潮水般涌至黜置使行辕大门之前!

伴随着一声短促而有力的号令,整个队伍如同一个人般,动作整齐划一地戛然而止!沉重的踏步声、马嘶声,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死寂!

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极度压抑的死寂,瞬间笼罩了整条街道!只有战马偶尔不耐地刨动包金铁蹄发出的“哒哒”轻响,以及金甲叶摩擦时发出的细微“铿锵”声,更反衬出这寂静的可怕。

上百双冰冷的目光,透过面甲的缝隙,如同实质般聚焦在行辕大门前这寥寥数人身上。

苏凌依旧没有说话,甚至没有去看那些刀枪如林、金光闪耀的禁军士兵。

他的目光,越过那一片令人目眩的金色丛林,精准地落在了队伍最前方,一匹神骏异常、通体雪白、唯有鞍鞯镶金嵌玉的健硕战马之上。

马背上,端坐着一名男子。

此人并未披甲,穿着一身看似朴素、实则用料极为讲究的深青色便服长袍,腰间束着一条玉带,身形略显清瘦。

看年纪不过二十出头,面皮白净,五官清秀,甚至带着几分文弱书生的气质,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冷静,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干练。

他手中持着一柄洁白的拂尘,随意搭在臂弯,神态平静,既无寻常宦官常见的谄媚之态,也无仗势欺人的骄横之气,只是那么安安静静地坐在马上,目光平和地打量着黜置使行辕的匾额和门前众人,仿佛一位例行公事的使者。

那年轻黄门打量了片刻,目光最终落在了站在最前方、气度沉凝的苏凌身上。

他并未急于开口,而是不慌不忙地,动作轻捷地翻身下马,整理了一下并无线皱的袍袖,这才手持拂尘,缓步向前走了几步,在距离苏凌等人约三丈远的地方停下脚步。

他先是微微躬身,朝着苏凌的方向,幅度不大却礼节周全地拱了拱手,动作从容不迫。

随即,他将手中拂尘轻轻一甩,搭在另一侧臂弯,抬起眼,目光平静地迎上苏凌的视线,开口说话。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语速不疾不徐,吐字清晰,带着一种特有的、宫中训练出的圆润腔调,语气不卑不亢,既保持了天使的威严,又并未显得盛气凌人。

“咱家奉旨办事,前来行辕,敢问,京畿道黜置使,苏凌苏大人,可在行辕之中么?”

他的问话,简单直接,却在这金光闪耀、肃杀寂静的氛围中,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苏凌看着眼前这位自称杨昭的年轻黄门,心中确实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此人态度之平和,礼节之周全,言语之不卑不亢,与他预想中那种仗势欺人、颐指气使的宣旨太监形象,截然不同。

这反而让苏凌心中那根警惕的弦,绷得更紧了几分。

侍立一旁的小宁总管见苏凌未有立刻答话,忙踏前一步,先朝那杨昭公公恭敬地拱了拱手,又转向苏凌,微微躬身道:“回杨公公,这位便是我们京畿道黜置使,苏凌苏大人。”

那杨昭闻言,目光立刻聚焦在苏凌身上,用极快的速度、极其隐晦地上下打量了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度,随即迅速收敛。

他脸上立刻堆起恰到好处的、带着几分敬仰的笑容,朝着苏凌深深一揖,语气显得十分真诚。

“哎呦!果然是苏大人!咱家杨昭,给苏大人见礼了!”

他直起身,笑容可掬,话语如同春风拂面。

“早就在宫中听得圣上多次赞许苏大人,说苏大人年轻有为,智勇双全,乃是国之栋梁,陛下肱股!今日得见尊颜,果然是器宇轩昂,风采照人,名不虚传!名不虚传啊!苏大人近日一向可好?”

苏凌见他如此谦恭有礼,面上也浮现出淡淡的笑容,虚抬双手,做了一个相搀的动作,语气平和地客套道:“杨公公谬赞了,苏某愧不敢当。有劳公公挂问,一切尚好。公公远来辛苦。”

杨昭笑容不减,顺势接话,语气中充满了关切:“苏大人客气了!前些时日,听闻苏大人从前线星夜兼程赶回京都,为国事操劳,不幸感染了风寒,圣上听闻后,甚是挂念,时常问起。不知苏大人如今虎体可大安了?”

他这话问得极其自然,仿佛真是来自天子的关怀。

苏凌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客气,微微颔首:“劳圣上与公公费心,区区小恙,早已痊愈,并无大碍了。”

“哎呀!那就好!那就好啊!”

杨昭闻言,仿佛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由衷的欣喜之色,他轻轻一摆拂尘,语气变得格外郑重。

“苏大人痊愈,圣心便可安矣!苏大人乃是我大晋擎天之柱,江山社稷之倚重!知道您身体康健,咱家这心里,也是高兴得紧啊!”

他这话说得情真意切,仿佛苏凌的健康关乎国运一般。

苏凌心中暗忖这太监真是舌灿莲花,面上却不得不继续应付。“圣上隆恩,苏某感激不尽。公公,请入行辕奉茶。”

然而,杨昭却微笑着摆了摆手,笑容依旧和煦,语气却带上了几分不容置疑的正式。

“苏大人盛情,咱家心领了。只是时辰紧,皇命在身,重任压肩,实在不敢耽搁。茶,就不进去喝了。”

他话音微微一顿,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带上了一丝属于天使的威严,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定格在苏凌脸上,声音略微提高,清晰地说道:“苏凌,接旨——”

此言一出,气氛瞬间凝固!

周幺、陈扬、朱冉等人心中猛地一颤,几乎是条件反射般,便要屈膝跪倒接旨。小宁总管更是脸色一白,就要俯身。

然而,站在最前方的苏凌,却依旧身形挺拔如松,纹丝不动。他只是脸上带着那抹不变的、风轻云淡的笑意,静静地看着杨昭,丝毫没有下跪接旨的意思。

那杨昭见状,眼中极快地闪过一丝错愕,但随即消失不见。他果然是极聪明、极识趣的人,竟仿佛完全没有看到苏凌这“大不敬”的举动一般,脸上没有丝毫愠怒或指责的神色,只是自然而然地、如同流程般继续朗声宣旨。

“圣上口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