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陆炳让锦衣卫逮捕了曾铣,在诏狱里审问了半个月,然后告诉嘉靖,曾铣都承认了,仇鸾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小主,
是真的吗?没人知道,因为那是从诏狱里出来的口供。但也没人敢不信,因为那是从陆炳嘴里说出来的话!
可所有人都不知道,陆炳曾经被夏言抓住过违法之事,在夏言面前跪了半个时辰,才换来了夏言的宽恕。
夏言就这样被抓进了诏狱,等待着嘉靖的最终宣判。嘉靖怒火万丈,但迟迟没有决定要不要杀夏言。
也许,在他心里,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怀疑,也许等这怒火逐渐消退后,怀疑会变得更明显。
然后天降异相,客星犯月。陶仲文告诉嘉靖,这是君臣不合,相反相冲,有干天怒之相,需尽快决断。
既然是君臣相冲,那肯定是杀臣保君的,夏言的最后一丝生机也终于被掐断了。斩首、弃市。
也许夏言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曾经用鼻子都看不起的严嵩,会一步步布下这样一个死局。
让每一个夏言得罪过的人,都偷偷推他一把,一路把他推到了断头台上。
夏言是个好人吗?恐怕不好这么说。好人是很难创造他这样火箭蹿升的奇迹的。
在他大步走上内阁首辅的路上,脚下一定也踩着不少政治对手的身体。这些政治对手中,不乏好人和清官。
他生活奢华,极度自傲,不管是谁,他都不放在眼里,甚至后来连嘉靖都不给面子,飘得厉害。
他查到陆炳的违法之事,逼得陆炳下跪求饶;他查到严嵩父子的违法之事,逼得严嵩父子两次下跪求饶。
然后,他就放过了他们,似乎他的威严比法律更重要。
嘉靖为了表达对内阁重臣的亲近之意,据说亲手编了三个香叶冠,自己戴一个,分享给两个小伙伴,夏言和严嵩各一个。
严嵩郑重其事地戴上了,还用轻纱笼罩,以示珍爱。夏言一次都不戴,嘉靖就郁闷了,询问夏言为何不戴。
夏言淡淡地说:“我是读书人,那玩意是读书人戴的吗?”
言下之意,我是无神论者,你的修道行为很LOW,不配和我们读书人相提并论。
可以想象,当时嘉靖的脸一定被打得又红又肿,呆呆地看着夏言扬长而去,独自在风中凌乱。
嘉靖并非容不下无神论者,比如海瑞,他也指责过嘉靖修道很扯淡,嘉靖也没把他怎么样。
很多大臣都反对嘉靖修道,嘉靖的做法是你们反对你们的,我修我的,只要你们不过分,我也懒得搭理你们。
但夏言不同,他的发达之路,和嘉靖修道本身就有很大关系。要知道在严嵩之前,夏言就是大明青词第一高手!
嘉靖为什么那么喜欢夏言?除了夏言早期在政治上一直支持他之外,还因为夏言青词写得好!
什么是青词?那是道士修道时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
因为是要和上天沟通的词句,所以要写得文采飞扬,上天才愿意听。
就像小时候写作文一样,你只写个扶老奶奶过马路,学习委员却写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师肯定觉得你就是个渣渣。
所以实话实说,夏言一边帮嘉靖创作大量文采飞扬的青词,一边又表示自己是无神论者,鄙视嘉靖的宗教信仰,确实有既当那啥又立那啥的嫌疑,难怪嘉靖恼火。
那么夏言是个坏人吗?也绝不能这么说。因为在他诸多瑕疵的背后,他仍然是大明历任首辅中,被历史肯定的一位。
夏言担任言官时,敢弹劾皇庄侵占百姓田产,导致嘉靖下旨,将田产发还给百姓。
嘉靖给生母皇后的贴身婢女的弟弟走后门升了个锦衣卫,也被夏言弹劾免掉了。
夏言当政时,主张限制宦官和锦衣卫的势力,虽然有出于文官集团利益的考虑,但在嘉靖一朝,也是极有胆略的行为。
夏言当政时,对吏治的整顿十分严厉。他认为对贪官仅仅罢官是不够的,还要诛心。
为此他让人写了很多小作文,追着被罢官的贪官屁股后面,一路宣扬,让贪官连回了老家都要身败名裂,彻底社死。
在夏言之前,官员秋季考评已经形同虚设,夏言上任后,狠抓考评,淘汰庸官懒官傻官。
夏言重视边疆防务,发展军队战力,尤其对宣大一线和甘肃等地的防线十分关心。这也是为何他后来坚决支持曾铣收复河套,并最终死在了这件事上。
所以,综合以上资料,按鲁迅先生的说法,夏言应该是个有缺点的战士,而严嵩则是个没缺点的苍蝇。
嘉靖在明面上并没有判夏言满门抄斩,但事实上,夏言依然没有能留下一个后人。因为嘉靖让锦衣卫动手,实际上就是满门抄斩。
谁敢偷藏夏言的后人,台面上说,并不是违法行为,但却是赤裸裸地在挑衅嘉靖的权威。
嘉靖仿佛看到了一个面目模糊不清的人,指着自己的鼻子在嘲笑自己,动作极其嚣张。
皇帝要他满门死,我偏让他留一个,你能把我怎么样?你是皇帝又如何?
“把陆炳给我找来!让他立刻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