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培养学子们独立思考,提升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但这样的宽松灵活的学习制度和以考取功名为目标的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
苏玄明:“我们可以实行双轨并行制度。一方面不改变我们原有的教学制度,另一方面新增一条以科举为主线的突击班。”
苏玄明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把整个百川书院分成两大块儿,一大块儿继续搞学术研究,另一大块则是以主攻科举
“科举突击班以成绩为标线,考秀才的,考举人的,考进士的分为三个级别。聘用有相关科举经验的夫子,进行专项主攻,同时把这本五三根据各个级别,统计好内容,由夫子教授给学生。”
苏玄明的这个主意,其实就是相当于把后世高考前的应试教育和进入大学后的学术研讨结合在一起。
这话在顾南夕听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一些清流听起来,问题则大了去。
因为他的目的性实在是太过明显。
如果按照这个制度实行下去,拿到五三讲义的夫子则不可能再到其他的书院去教学。
这就和现在的书院制度是相违背的。
在现在的大周书院里,夫子们可以自由讲学,不受地域的限制。同时,学子们也可以自由地听讲。
师生关系主要是以道相交,争辩的都是道统。
蒋光海是深知那群清流的战斗力有多强的:“咱们这样做,会不会目的性太强?引起他们的不满。”
苏玄明也知道一旦书院进行改制,又会把百川书院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因为现在的书院多以文化交流为主,把考取功名为目标视作耻辱。
不少文人雅士鄙夷考取功名,以游山玩水,踏遍大江山河为荣。
一旦百川书院改制成功,并且在科举中夺得巨大的成绩。
长此以往,百川书院就会如一棵大树一样在大周朝的官场中深深扎下根来,形成一股新的势力。
如此具有攻击性的势力,是其他文人雅士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顾南夕:“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支持大郎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