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雨欣被打了一巴掌

待这位客人成功加上微信,迅速将精心拍摄的图片发送出去。没过多久,对方不仅发来了确认无误的电子合同,还一并转来了相应款项。这位客人仔细查看了合同条款,确认一切正常后便果断签下名字。与此同时,收款提示音也恰好响起。接下来只需将制作完成的衣物寄送给对方即可。

经历完这一连串紧凑而有序的操作流程,雨欣的妈妈早已悄然离开了他的身旁。

这位客人快步走到前台,寻找雨欣的妈妈。他一脸歉意地看着张姐,语气诚恳地说道:“不好意思啊,刚才我话说到一半就被电话打断了。我想跟您说一声,我刚吃的东西还有您女儿帮我试穿礼服的费用,我会一起转到您的微信上,请您留意查收一下。真的非常抱歉,希望您不要责怪您的女儿,她其实是好心帮了我的忙。”话音落下,客人轻轻摇了摇头,似乎心中充满了无奈。

然后,他转身缓缓走出了店铺。这阵摇头不仅代表着他对眼前发生之事的困惑不解——为何一个孩子出于善意去帮忙,却遭到如此对待?身为母亲,仅仅因为旁人的闲言碎语和异样目光,连基本的情况都不曾询问,便毫不犹豫地给了自己的孩子一记耳光,实在令人费解。

此外,客人的摇头亦蕴含着一种无法言说的苦涩。尽管受助者是自己,但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也无从置喙。毕竟,那是别人家的孩子,过多干涉也不妥当。

雨欣的妈妈张姐听完这位客人的一番话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似乎理解了女儿为什么会这样做,表示自己已经明白其中缘由。

待客人离去后,张姐看着手机里面收到的钱,原本愤怒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但店里依旧忙碌不堪,让她始终抽不出空来找雨欣好好谈一谈、解释一下这件事。

与此同时,雨欣独自待在屋子里哭泣了一阵儿,情绪逐渐稳定下来。然而心中的委屈并未消散,她越想越气,愤然拿起手机,开始在网上搜索:“为什么妈妈会不分青红皂白,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时候,就动手打自己的孩子?”

雨欣焦急地输入着关键词,迫切想要知道答案。她实在想不通,自己明明做了一件好事,还能得到酬劳,可妈妈的反应却如是这个样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经过一番疯狂的搜索,雨欣找到了一些相关信息:

母亲打孩子一巴掌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和情感交织而成的复杂行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孩子时常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部分家长可能认为适度的体罚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然而,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积极教育和非暴力沟通,体罚已不被提倡。

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包括:

1. 情绪失控:家长可能因为压力、疲惫或情绪管理不当而失去控制,对孩子进行了不当的体罚。

2. 期望过高:家长可能对孩子的行为或成就有较高的期望,当孩子未能达到预期时,可能会产生失望和愤怒的情绪。

3. 传统文化影响:一些家长可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体罚是一种有效的管教手段。

4. 模仿行为:家长可能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类似的教育方式,因此不自觉地模仿了这种行为。

5. 缺乏有效的管教方法:部分家长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教育孩子,因此在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时,可能会选择体罚作为管教手段。

重要的是,家长应该意识到体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它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身体伤害和心理创伤,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亲子关系。如果家长发现自己无法控制情绪或不知如何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