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小人都说!

赵顼正翻着刑部昨夜呈的供状,闻言抬眼时眉峰微挑:"玉昭郡主有话但说无妨。"

"真正操控李掌柜,借赵侍郎做挡箭牌的幕后之人,是兵部尚书刘大人。"

殿中瞬间落针可闻。

站在文官首列的刘大人猛地转头,三缕长须都在发抖:"郡主血口喷人!

刘某对陛下一片赤心......"

"刘大人别急。"苏婉儿展开两份文书,"这是李掌柜的密信,这是大人上月呈的《秋防军粮调运疏》,笔锋走势、起承转合,连墨色浓淡都如出一辙。"她抬眼看向龙椅上的赵顼,"陛下若不信,可命翰林院的书法大家来验。"

赵顼的目光在两份文书上扫过,指节缓缓叩着御案。

刘大人的额头渗出冷汗,官服后背渐渐洇出深色水痕。

"传翰林院侍书郎。"赵顼的声音像浸了冰,"即刻验看这两份笔迹。"

苏婉儿垂眸时,瞥见刘大人攥着朝笏的手在抖。

她知道,接下来的验看不过是走个过场——真正的杀招,是刘大人这些年为了搅乱边关,究竟还做了什么。

殿外的北风卷着雪粒子打在琉璃瓦上,发出细碎的响。

赵顼的目光扫过阶下脸色煞白的刘大人,忽然想起三日前他还在说"西北太平,无需增粮"。

原来这太平,都是用军粮的缺口、将士的性命,堆出来的虚假繁荣。

"陛下,翰林院侍书郎到。"

苏婉儿望着殿门处走进来的白须老者,袖中的手悄悄松开。

她知道,今夜的兵部衙门,怕是要比刑部大牢更热闹了——而刘大人私通外敌的证据,或许正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暗格里,等着被翻出来见天日。

小主,

翰林院侍书郎颤巍巍捧起两份文书,老花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推,枯瘦的手指沿着墨迹一寸寸抚过。

丹墀下的刘大人喉结动了三动,终于按捺不住往前跨了半步:"侍书郎,这等小事何须......"

"住口!"赵顼的茶盏重重磕在御案上,震得金猊炉里的沉水香都撒出半盏。

他目光如刀剜过刘大人发颤的脊梁,又转向侍书郎,"如何?"

侍书郎的手指在两份文书的捺脚处来回比对,忽然抬头时老泪纵横:"陛下明鉴!

这密信虽刻意扭曲笔锋,可这处回锋的力道——分明是刘大人惯用的'藏锋三转'之法!

当年老臣替先皇誊抄《贞观政要》,刘大人在一旁研墨,这手笔法老臣闭着眼都认得!"

"放肆!"刘大人突然暴喝一声,朝笏"当啷"坠地。

他踉跄着扑向侍书郎,玄色官服下竟露出半截镶着金线的暗纹里衣——那是北境蛮族特有的云雷纹。

殿外值卫的羽林卫瞬间抽刀上前,刀柄重重磕在他后颈,刘大人"噗通"栽倒在青砖上,嘴角渗出血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