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门继续往南,我坐上了一辆沿江公路的中巴车。道路两侧的田野渐渐开阔,河网密布的地貌越来越明显,南方春季的潮意一点点从窗缝里钻进来。车辆驶出高速口,进入钟祥地界时,天空正亮,云层被风吹得薄薄散散,像一张摊开的宣纸。道路两侧的油菜花已经过了盛期,颜色却依旧鲜亮,远远望过去,像金色的雾。
司机一边转方向盘一边说:“钟祥啊,不大,却有底子。你们外地人要是来,先得去明显陵看看,那地方值。”
我点点头,将名字记在心里。
——
车在钟祥城北的客运站停下,城市规模不算大,但道路整洁,人流不急不慢。最先让我注意到的是街边随处可见的瓦房与砖檐,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雕着旧纹路的木窗,带着明显的荆楚味道。城市里没有高楼压人,更多是三四层的小楼,有的还带着青砖墙面,仿佛几十年前的光阴藏在缝隙里。
我找了个小旅馆住下,靠窗的位置刚好能看到远处的大洪山余脉,线条柔软,像把城市轻轻托住。放下行李,我沿着老街往南走。钟祥的老城区不大,街道曲折,青石板的地面被时间磨得发亮,两旁是卖豆皮、热干面、面窝的小店。油烟气和调料香混在空中,这味道让我突然有点饿。
我在一家老字号的店里坐下,点了一碗牛杂面。店家是个上了年纪的女人,端面时笑着说:“外地来的吧?吃不惯可以和我说。”面端上来时,汤色略浑,却香味十足。牛杂炖得软烂,面条筋道,那一口下去,热辣的味道在舌尖散开,让人忍不住想再吃一口。
我吃完,又点了一块他们自制的豆皮。店家自豪地说:“我们这儿的豆皮,看着是小吃,做起来可不容易,得两个人配合,摊得薄,还有层次。”我听着,觉得确实精致。豆皮外脆里软,咬下去有豆香,也有糯米与肉馅的味道,是属于钟祥的气息。
——
吃过午饭,我打车去了城北的明显陵。车刚进陵区那片区域,四周的林木就变得浓密起来。明显陵是明朝嘉靖皇帝的父母所葬的陵寝,山势不高,却端庄稳重。陵区的道路铺得平整,两侧是成片的松柏,树冠浓密到遮住了大半的天。风吹过时,树叶发出轻声摩擦,像是古人在低语。
陵区入口处的神道十分开阔,两排石兽整齐站立,它们不像北方陵寝那样威严,而是多了一分安静的守护意味。石兽表面刻痕清晰,可看出岁月留下的斑驳。陵区里游客不多,我缓慢地沿着神道往前走,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沉稳。地面上的青石板被磨得光滑,脚踩上去凉凉的。
走到献殿前,可以看到整个陵区最庄重的部分。献殿的木梁结构保存得很好,檐角高挑,仿佛依旧维持着明代的气度。殿前的广场空旷,周围只有深绿的树和石基,偶尔能听到鸟声。站在那样的地方,人会莫名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