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掰着手指算,“不过会员日打八折,我记在手机日历里了。”
你说着掏出手机,屏幕上赫然是“超市会员日提醒”,备注栏写“买冻榴莲,配电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周公司团建,我带了一袋柠檬硬糖分给同事,张姐捏着糖纸笑:
“咱们刘总可真上心,上次我跟他打听酱油在哪,他不光指路,还说‘你要是买给孩子,转角货架有儿童酱油’,比导购员都清楚。”
我突然想起,你总在超市里帮老太太找降压药,帮年轻妈妈挑纸尿裤,有次甚至蹲在玩具区,教一个小男孩拼货架上的模型——
你说“看他急得快哭了,怪可怜的”,其实是想起我们小时候,你总把自己的变形金刚,让给邻居家的小弟弟。
昨天,我去超市换零钱,特意绕到零食区。
第三排货架果然靠里了一些,柠檬硬糖旁边摆着辣条,再往里是鱼皮花生,标签上的“畅销”红章打得醒目。
导购员阿姨整理货架,看见我就笑:
“你是那个总买硬糖的姑娘吧?你对象可有意思了,每次来都先往这儿瞅,上周还问我‘柠檬糖是不是快下架了’,我说厂家在补货,他才放心。”
阿姨指着货架侧面的挂钩:
“你看,这是他上周帮我们挂的价签条,说原来的太松,容易掉。”
挂钩上的铁丝被掰得笔直,像你做事的性子,一丝不苟。
我摸着那排整整齐齐的价签,突然明白:
所谓“记住”,从来不是记性好那么简单。
是你把我的喜好,织进了生活的经纬里,连同超市的货架、邻居的需求、陌生人的难处,一起酿成了日子的滋味。
晚上你回来时,手里又拎着一袋新出的青提味软糖。
“今天看见的,”你把糖放在茶几上,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超市的宣传单。
“他们下周搞‘怀旧零食展’,有你说的那种玻璃瓶装橘子糖,我已经跟导购说好了,留两瓶。”
宣传单边缘被你折了角,“怀旧展”三个字下面,你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像我们小时候作业本上,老师盖的那种。
窗外的雨又下了起来,你在厨房煮姜汤,我翻你的“超市探店笔记”,发现后面多了几页:
“儿童区有圆角货架,安全”、“生鲜区的阿姨给的塑料袋总比别人厚”、“收银台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