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才手臂受伤之事并未声张,他只以“偶感风寒”为由,将射御等需要剧烈活动的课程暂缓,但经学策论等课程依旧出席。
课堂之上,他依旧坐在前排,身姿笔挺,只是偶尔会几不可察地微微蹙眉,似是牵动了伤口。
这般隐忍强撑的模样,落在一直暗中留意他的祝英台眼中,更添几分难以言喻的魅力与心疼。
课间休息,祝英台正与梁山伯讨论着先生方才讲解的疑难之处,山长身边的仆役却走了过来。
对着祝英台和马文才拱手道:“马公子,祝公子,山长请二位去一趟书房,似是有关昨日观潮之行后续褒奖及文书记录之事,需二位协助核实一二。”
祝英台微微一愣,下意识地看向马文才。
马文才面色如常,只淡淡颔首:“有劳引路。”
两人便一同向山长书房走去。
梁山伯看着他们并肩离去的背影,眼中掠过一丝淡淡的失落,却并未多想,只道是山长看重二人。
及至山长书房,陈子俊山长却并不在室内,只有一名书吏在整理文书。
那书吏见二人到来,忙躬身道:“马公子,祝公子,山长临时被太守府来人请去商议要事,特意吩咐,请二位稍候片刻,他将速回。”
“案上有几卷关于昨日观潮盛况及……及马公子义举的记录初稿,山长嘱托请二位先看看,可有疏漏或不妥之处。”
说罢,书吏便退了出去,还细心地掩上了房门。
书房内顿时只剩下马文才与祝英台二人。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书卷陈旧的气息,静得能听到彼此清浅的呼吸声。
祝英台顿时觉得有些局促起来,目光不知该落向何处。
马文才却似乎浑然不觉,自顾自走到书案前,拿起那几卷文书。
粗略翻阅了一下,随即抽出一卷,递向祝英台,语气自然平静。
“英台,你来看这篇。其中关于潮势的描述,似乎与你我昨日所见略有出入。”
他的态度太过坦然,仿佛真的只是来协助校正文书的。祝英台只好按下心中那点异样,走上前接过文书,依言看去。
两人便就着文书的内容,低声讨论起来。
马文才见解独到,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言语精辟,令祝英台暗自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