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会议室门口,冷双显、张指柔让豆豆在外面等着,不要到处乱走。
两人进了会议室,张百叶、安心夫妇以及职校几个主管,已经坐在会议室里。张百叶刚把温普礼让到自己身边,陆杏就带着简步进来,他们找了空位坐下。
见众人到齐,张百叶把天津发生的事情简要地说了一遍,然后又说:“我与熊院长、温前辈商定,香山慈幼院从即日起,开始做搬迁的准备工作。搬迁分成筹备、实施和善后三个阶段。具体方案如下:第一,成立筹备小组,负责确定搬迁方向、选择新校址、建设实验校区、勘测备选校址以及与实施阶段相衔接的工作;第二,……”张百叶用了二十多分钟,把搬迁事宜全面介绍了一下。
接着,温普礼补充说:“张校长说得很细致了,面对强敌,我们应当主动搬迁,一切都是为了保存实力,以图将来。现在,还有两个问题还没有确定,一是筹备小组成员,二是新校址的选择,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张百叶点头说:“筹备小组人选,综合考虑安全、生活、校务以及后勤等方面,我们的初步意见是,由简步大师牵头,张指柔配合,周娴香、刘斛梗协助;新校址的方向,我和普礼的意见不同,普礼的意见是南迁,理由是,依靠长江天堑以及二百多万国军,应该可以渡过难关,同时,南迁的成本,要大大低于西迁;我则认为应该西迁,理由是,单从交通上看,长江天堑不如千山万壑,日军占领东北,靠的是机械化部队和现代化武器,单有长江天堑,他们可以千帆竞渡,而千山万壑却要他们劈山开路,没有了便捷的交通,日军的实力就大打折扣了。”
他顿了顿,又说:“南迁方案,出现二次搬迁的概率更大,而西迁方案,大概率可以避免二次搬迁。”众人大都点头。
他接着说:“对于筹备小组人选和搬迁方向,或是其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请大家畅所欲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话音刚落,一位主管举手,张百叶见是教务主管郑明楼,示意他发言:“我支持西迁,理由同张校长一样。另外,学校搬迁不是件小事,关系到那么多教工的家庭、工作和生活,学生的学业和就业,在宣传上,需要研究一个细化方案,以免带来恐慌。”
接着,他详细说了自己的想法,张百叶、温普礼听了,频频点头。张百叶吩咐郑明楼,与其他主管商量,在三天内拿出细则来,然后再次开会讨论落实,郑明楼点头答应。
冷双显说:“我支持西迁,西迁更有利于避战。另外,筹备小组的人选,我认为人员配备单薄,偌大一个职校的搬迁筹备,与教务有关的人选只有张指柔一人,无论从经验上,还是从年龄上,给她压的担子都重了,是否再配一些人手?”
张百叶、温普礼听了点头,张百叶看了看众人,说道:“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决:把筹备小组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人员,工作重点是寻址建校,出发之前,和教务多多交流,同时加强与职校本部以及当地学校的联系,第二部分人员,重点是教务和招生,出发的时间,放在校址确定以后。”众人听了,没有新的意见。
接着,温新说:“我支持南迁,理由是,父亲的平民教育资源主要在南方,如果慈幼院职校能够南迁,彼此间有个照应。”
张指柔也说:“我支持南迁,校址选在国都南京,各种资源都完备,在办学上,可以事半功倍。”
郑明楼说:“我反对南迁,还有一个理由:职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北方的贫苦家庭,职校开设的课程,也是为他们设计的。如果去了南京,课程不适应南方的环境,生源就得不到保证,现有教工很难匹配,一切都要从头来过。如果西迁,特别是迁往西安、汉口等地,从经济、环境等方面,职校更容易适应,更容易生存。”一时之间,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