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招生 第6节 晚娘

门西双榜 昂首低眉 1993 字 20天前

侯佳佳赶上去,问她为什么带地布,她笑了笑,只说可能有用,侯佳佳不再追问。

南京夫子庙就是南京的孔庙,始建于宋朝,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庙前以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石砖墙为照壁;北岸庙前有聚星亭、魁星阁、思乐亭、文德桥;中轴线上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庙东面有魁星阁。庙的两侧分别是东市、西市和泮宫,后面是江南贡院、状元镜和贡院西街。

众人到的时候,正是游客高峰,旗幡招展,人头攒动,夫子庙周围的空地上,有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踩高跷等各种表演,泮宫里面,有说评书的、唱戏的、讲相声的、变魔术的以及动物馆,人们接踵摩肩,流连忘返。

游客光顾最多的,是吃食店。奎光阁、奇芳阁、蒋有记、雪园、永和园、六凤居、五凤居、德顺居、龙门居和月来阁等美食店门口,人山人海。店家推出的小笼包子、酥油烧饼、甜豆沙包、鸡面、干丝、春卷、牛肉锅贴、豆腐脑和葱油饼,让人吃了,欲罢不能。

众人走到泮池边,沈晚娘不肯再移动半步。从付家欢那儿要了五只砚台、十根毛笔,问了价格,把它们放在地布上,说道:“你们去玩,我在这儿卖。”

吴九光见了不放心,决定留下来陪她。然后,给蒙自然、商首夫等人指了路,约好一个小时后,大家在泮池集合,众人点头,分头去转。

东西市里面,又是另外一番景致:吆喝着卖炒元宵的,摇着波浪锣卖叮当面的,唱着曲卖糖粥藕糖芋苗的,背着木拎桶卖热老菱玉蜀黍、米藕的,敲着梆子卖酒酿荸荠的,拉着手风琴卖梨膏糖荷兰水的,点着马灯卖驴肉马肉的,拎着烧箕卖烧饼油条的,点着炉子卖炕山芋的,卖炉烤百果的,踩着脚踏转动车卖的,还有炸米花苞芦花的、做面人糖人糖画的、转彩吃糖稀的、换麦芽糖的,时不时,还能看到挑着木桶叫卖豆腐乳的,捧着玻璃盒卖四色糖的。

除了吃的,还有挑着圆盆卖金鱼的,卖鸡毛掸子扇子的,挑着担子卖小玩具的,卖小胡琴风车泥青蛙木梳耳巴子的,铲搓衣板的,收旧钢笔牙膏锡的,磨剪子戗菜刀的,穿牙刷的,缝补袜子的,放西洋景的,挑着箩筐演一人戏的,固定的地摊上,有卖山柴茅草的,箍桶的,打锡壶的,补碗补锅换钢桶锅底的,哐当咂当响的做铜器的,配钥匙的,穿棕绷的,推补草蓆的,弹棉花的等等。

侯佳佳、刘心雨、刘心扬兴奋不已,时不时地停下来,看看这个,摸摸那个。蒙自然、宋佳妮和范竹毫没有心思玩,他们不放过每一个书店、字店、裱画店和文具店,或六分钱或七分钱,把十个砚台都卖掉了,其中一个老板说,如果砚台降到五分钱,有多少要多少。

不过,二十枝毛笔,他们只以四分钱的价格,零卖了两枝。文具店老板都说,进货价也就是三分钱,如果能卖二分五,才考虑批量进货。

一个小时后,两组人马在泮池与吴九光、沈晚娘汇合,商首夫组和蒙自然组一样,砚台全部卖掉,毛笔只卖了五枝。

众人再看沈晚娘,她留下的毛笔和砚台,居然全部卖完,砚台一角一个卖的,毛笔五分、六分卖的。付家欢和范竹毫见了,非常高兴,砚台给沈晚娘算五分钱成本,毛笔算二分五成本,给了她五角四分钱,说是她的劳动所得,沈晚娘欣然接受下来。

付家欢见手里还有三十三枝毛笔,卖了现钱了两块零八分大洋。心里高兴,见路边有个卖小刀面的,二分钱一碗,面上浇着荤油,撒着白酱油和胡椒粉,香气扑鼻,当即买了十二碗,让大家吃了再去其他地方。

沈晚娘见了,让老板饶两碗,老板被缠得不耐烦,答应只收十碗的钱。沈晚娘抢在付家欢前面付了钱,又让付家欢把剩余的毛笔放在地布上,自己边吃边卖。

付家欢不过意,花了两角钱,给侯佳佳、刘心扬、王梦瑞、范竹毫和沈晚娘五个年纪小的,各买了花灯,侯佳佳选了荷花灯,沈晚娘选了兔子灯,刘心扬、王梦瑞和范竹毫都选了飞机灯。

吃完面,众人准备出发,沈晚娘又不肯走了,要把毛笔卖完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