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天亮 第7节 奇画

门西双榜 昂首低眉 2287 字 20天前

蒙豆豆听了冯惜蝉的发现,感叹道:“除了过目不忘和透视能力,现在,不迟又多了一个读心术。

真不知道,他还有多少特别的地方!”

艾叶摇头,失望地说:“怕什么来什么!

我一直希望不迟,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将来过一种普通人的生活。

看来,希望落空了!

现在,我只能希望,这些异能,对他将来生活的影响,要小一点!”

冯惜蝉看了看两人,安慰道:“也不要过度担心!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拥有听觉、嗅觉、视觉、触觉、味觉异能的人,在不同人种和地域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分布。

他们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运动能力、感知能力、决策能力,超出了我们的认知。

甚至还有些人,就像蒙老师这样,具有前世的记忆。

他们的这些超能力,成因不尽相同,有遗传、环境、心理和科技等因素。

有的人,异能会伴其一生,有的人,则会逐步退化。”

蒙豆豆点头,对艾叶说:“既来之则安之!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异能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

我们和不迟一起,积极去面对就好。”

见艾叶沉思不语,他又看了看冯惜蝉,说道:“再说,我们身边,还有惜蝉这样的专家可以咨询,不必过于担心!”

冯惜蝉想了想,说道:“有异能不怕,只要用对地方就好!

从不迟和我的比赛来看,他并不是好强争胜,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要不然,就不会跟着郭以刚,学猪叫,学猪爬了!”

蒙豆豆、艾叶被她这么一说,都笑了起来。

三人笑定,听到房外,王梦瑞正在大声说话。

他说的话题,是南京博物馆馆藏国宝,被迫转运台湾的事。

于是,他们也走了出去,在一旁侧耳倾听:“这位前辈,就是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曾昭燏。

曾前辈的曾祖父,是曾国藩之弟曾国璜,父亲曾广祚是进士。

二哥曾昭承,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硕士,三哥曾昭抡,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博士。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让十分爱国的曾昭燏,也走上了学术研究之路。

她从小就立下了雄心壮志,要为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一番事迹来。”

说得这儿,他的面色,逐渐凝重起来,一边想,一边接着说:“这次当局运出文物,曾前辈拍案而起。

她坚决反对再次搬运,将国宝置于险境。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说话办事,她从来不带任何政治立场,只是就事论事。

那天,她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说道:‘运出文物,在途中或到台湾以后,万一有何损失,则主持此事者,永为民族罪人!

兹对此事虽无责任,然为本院保管文物已七八年,对于诸物有浓厚之感情,知有各种危险,岂可缄然。’

她说的话,掷地有声。

当局迫于曾前辈等人的压力,再加上运力不足、时间仓促,目前,只取走了几百箱国宝。”

齐飞白听了敬佩,想知道众人据理力争的结果,问道:“接下来,当局仍然有搬运打算吗?”

范竹毫点头说:“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在挑拣、打包、排期。

搬运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有不少前辈,会带着我们这些新人,找各种借口,来拖延时间。

前辈们经常说,文物打包不比寻常,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我们有意在准备木箱、棉花、纸张等事情上,精挑细选,做任何事情,能慢则慢。

与此同时,在我们博物馆管理的三个地方,不管是朝天宫、图书馆还是博物馆,都会故意留出几个打包好的木箱,拖延着不入库。

然后,以存在安全隐患为由,只要天色一暗,就立即关门,不让任何人接触。”

温习听了,忧心忡忡,说道:“虽然,这样做也不是个办法。

但是,这已经是你们能做的最好了。

抗战以来,北平故宫博物院和中央博物馆筹备处的文物,几经迁移,中途数次历险。

最危险的一次,是1937年11月24日。

日军的4架飞机,第一次轰炸长沙。

他们轰炸的目标,是火车北站,这次行动,可能与故宫文物有关。

因为,在故宫文物运抵长沙的时候,需要在火车北站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