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解放 第8节 老歌

门西双榜 昂首低眉 1040 字 20天前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南京孤儿院才得以恢复。”

秦关意听了,问道:“那些孤儿长大以后,都去了哪里?”

她看了看齐飞白,又说:“1917年,慈善收容所的孤儿们,逐渐长大,都到了读书的年龄。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收容所动员一些知识分子家庭,去领养他们。

我和飞白就是在那个时候,领养了7岁的孟执秋。

接着,就给她安排了学校,留在我们的身边读书。”

蒙不迟边想边问:“孤儿全部都被领养走了吗?

慈善收容所解散了吗?”

齐飞白说:“在慈善收容所时期,孩子们被一分为二。

辛亥革命的烈士子女,进入了宋美龄任校长的遗族学校。

非烈士的子女,进入了后来创建的、由宋庆龄任院长的南京孤儿院。

所有的孤儿,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秦关意看着齐飞白,又问:“遗族学校?那是什么学校?”

齐飞白听了,想了想说:“1928年10月,由蒋介石提议,设立了筹备遗族学校委员会。

他推举蔡元培、何应钦、叶楚伧、宋庆龄、宋美龄、何香凝、王文湘、李德全、刘纪文、江恒源、傅焕光为筹备委员会委员。

11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附近,创办一所革命烈士子弟学校。

学校专门收容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子女,以及辛亥革命中壮烈牺牲的烈士后代。

学校里的学生,由国家统一培养教育,以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

校址就选在中山陵附近,象征着烈士后代仍在接受着中山先生的关怀。

所以,校名定为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宋庆龄、宋美龄先后担任了学校校长。”

听齐飞白说完,蒙豆豆问道:“你们接着,又领养了小虎的爸爸?”

樊思静摇头说:“不是领养,是接受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