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颗牙的老爷爷,吃什么还能塞了牙?”
“吃糖!”
“不对!”
“吃棉花!”
“棉花能吃吗?”
“吃馒头!”
“那不是塞牙,是牙上戳上了馒头。告诉你们吧,吃藕!”
“为什么是吃藕呢?”
“笨蛋,吃巧了,独牙套进了藕洞!”
“哈哈哈,独牙套进了藕洞!”
“哈哈哈,神仙爷爷再来一个!”
“哈哈哈,再来一个!”
1975年7月底的一天下午,南京的大街小巷,骄阳似火,热浪滚滚。
人稍微一动,就浑身是汗,恨不能立即停下脚步,躲进阴凉地里。
就在这时,一对五十岁上下的男女,拎着大包小包,走进了花露南岗9号大院。
他们刚走到后院门口,就听到,一个老人和几个孩子在说话。
听上去,他们全然不惧夏日酷暑,一边对话,一边嬉笑,兴致勃勃!
中年男女顺着声音,悄悄地走进后院。
然后,穿过曲曲折折的过道,迎面看见一围生机盎然的、高高的葡萄架。
葡萄架下,是个玻璃斜顶的凉亭。
凉亭的背后,架着一个铁皮圆桶。
圆桶的两端,接着粗粗的水管。
水管的一头,插进了院墙边的石井;
另一头,架上了玻璃斜顶。
玻璃顶上,水管里流出的井水,顺着斜顶被均匀分开,缓缓地往下流着。
流水在凉亭的东面、西面和北面,垂下三挂水帘。
水帘顺着顶檐,全部落入了葡萄架底的收水沟,又流回了井里。
凉亭的南面,没有设计水帘,留着用来作进口,供人进出。
凉亭进口两侧的水泥柱上,各挂了一块木牌。
木牌上面,刻有一幅对联。
上联是:果香阵阵葡萄架下童声脆。
下联是:花韵幽幽桃李树旁叟语低。
亭眉的木匾上,刻着“葡萄凉亭”四个大字。
牌匾的右下角,还刻着书法作者的名字:范竹毫。
凉亭中央,放着一张大石桌。
石桌周围,围着八张石凳。
石桌正上方,拉了一盏白炽灯,电线被人精心地用葡萄叶曼裹着。
凉亭石桌边,一张折叠躺椅上,躺着一个须眉皆白的老者。
老者的身边,围着大大小小,两男两女,四个孩子。
他们五人,正聊得火热,其中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见中年男女走近,问道:“爷爷,奶奶,你们找谁?”
没等他们回答,躺椅上的老者强撑着身子,看着两人,笑道:“佳佳,小虎,你们回来啦!
红军,快去叫人。”
那男孩听了,连忙跑出了凉亭,边跑边喊:“妈,佳佳奶奶和小虎爷爷回来了!”
凉亭里,宗渝虎走上前,扶着老者坐起身来。
侯佳佳一边替老者垫好竹背垫,一边笑道:“梁爷爷,你倒是会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