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聚散 第3节 座谈

门西双榜 昂首低眉 1904 字 18天前

白薇听了点头,翻着自己的会议记录本,说道:“不错,我这儿有一个座谈会上,教育厅领导提供的数据:

从1972年年初,到1975年上半年,中国先后从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和机器设备,达一百项之多。

三年半时间,十多个发达国家,一百项先进技术和机器。

这些数字,可以折射出,我国治国理政的新思路。

也可以看到,外国朋友对我国的支持和帮助。

还可以知道,现在接触先进技术和机器的中国人,已经越来越多。

更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先进技术和机器的渴望,对培养我们自己的高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

艾叶听了,担心地问道:“你和温习,正在接受居委会管理,在座谈会上,没有多说什么吧?”

白薇看着她,叹道:“我和双显,已经脱离教育厅领导岗位多年。

对这些新闻的背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只能带着耳朵去听,带着笔记本去记,根本就说不上话。

不过,和大家一样,我们都表达了,希望恢复高考的愿望。”

艾叶听了,这才放了心。

蒙豆豆想了想,说道:“从南京大学的情况来看,恢复高考招生、培养新型人才的条件,还不具备。

这二十多年以来,我一直在生产一线,以及教学一线工作。

有非常多的机会,不断接触到了欧美的技术资料和机器设备。

从我与国外专家的交流来看,南京大学要想重振雄风,至少要改变四点,才能迎接高考新生:

第一,教师的再教育、再学习;

第二,先进的图书资料,各科新型的教材教具;

第三,与新型教材相匹配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停止无休无止的政治运动,减少开门办学对课程安排的冲击。”

见众人听了,纷纷点头,他继续说道:“好的老师,先进的实验室,新型的教材,一定要有适合大学教育的学生去学习。

否则,即使教育部门再怎样努力,也没有用!

其实,早在1973年1月4日,南京大学就制定出台了《南京大学1973—1975年教材建设规划(草稿)》。

2月26日,又召开了教材工作会议,进一步落实了教材建设规划的具体措施。

其中,围绕教材建设,全面部署了教师再教育、实验室建设和教材建设方案。

只不过,这种教改力度还不够,离世界先进的教学水平,还差得很远。”

冯思欢听了,补充说道:“这两年,我们学校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又做了不少改进。

但是,教学效果一直达不到预期。

最主要的原因是:工农兵学员入学起点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如果恢复了高考,招收的学生起点高了,文化程度比较整齐,教改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宗且若点头,边想边说:“现在,针对工农兵学员入学起点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学校已经为他们进行了文化补课。

从1972年5月开始,到10月中旬,已经为理科学员开设了初等数学、基础物理和基础化学三门课。

为文科学员开设了语文、外文、历史等课程。

目的就是帮助相对应的学员,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与此同时,为他们开始正常的学习,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