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枚 AGM-158 JASSM 远程隐身巡航导弹(防区外精确点穴)
最具代表性的“死从天降”模式:通过复合挂架,可携带 96枚 GBU-39/B 小直径炸弹(SDB) 。
一次出击,即可对近百个分散的关键目标(如指挥节点、特殊变异体、坚固工事)实施同步的、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清除,效率堪称恐怖。
生存性与战场穿透力更是惊人。
AN/APQ-164 无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提供卓越的地形跟踪/地形回避能力,是其在暗夜与复杂气象下进行贴地飞行的“神之眼”。
同时具备高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模式,可在远距离精确识别并锁定目标。
AN/ALQ-161 集成射频对抗系统:一套复杂而强大的电子战套件,能自动探测、分析、干扰并欺骗敌方雷达与防空导弹制导信号,是其在现代防空网络中撕开裂口、保证自身存活的“电子护盾”。
AN/ALE-50 拖曳式诱饵:可释放出欺骗性诱饵,有效诱骗来袭的雷达制导导弹,极大提升最后一次的生存概率。
林禹关闭了数据面板,但那庞然大物的身影和冰冷的数据已深深印入他的脑子。
他望向窗外,仿佛已经看到那架银灰色的巨兽撕裂云层,其投下的阴影将整个新宁市区笼罩。
【可使用空袭载具:1:A-10“疣猪对地攻击机”x2(每架冷却时间为3小时)】
【可使用空袭载具:2:歼-16双座双发多用途战斗机x1(每架冷却时间为6小时)】
【可使用空袭载具:3: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x1(每架冷却时间为12小时)】
林禹的思绪并未停留在军事层面,他看得更远。
在此之前,新宁基地与其他幸存者势力、乃至与庞大尸潮的对抗,本质上仍是一种“地面思维”的延伸。
争夺据点、清理街区、防御工事、部队突击……这些行动虽然有了A-10和歼-16的支援,效率大增,但依然受限于兵力后勤和局部优势。
战争的形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但B-1B“枪骑兵”的出现,彻底终结了这种对等(或近乎对等)的较量。它带来的是一种降维打击式的绝对军事优势。
它的洲际航程意味着新宁基地的“势力范围”不再由地面部队的推进速度决定,而是由这架轰炸机的航程画圆。
无论目标是数百公里外的潜在敌对人类据点,还是遥远城市中孕育中的、可能威胁整个地区的特殊变异体集群,只要被林禹标记,死亡便能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