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鲁班”太空制造与材料实验舱
3. “鸿蒙”太空数据中心与通讯枢纽舱
4. “广寒”宇航员轮换与休憩舱
5. “凌霄”对天观测与空间环境监测舱
· 第三阶段(24个月):商业化与应用平台对接
· 任务: 开放商业对接端口,吸引符合标准的商业模块入驻。
· 同时建设: “驿站”多功能对接泊位集群,提供多个不同规格的飞船停靠、维护、补给接口,满足未来“开拓者”级等各类飞船频繁停靠的需求。
· 第四阶段(远期): 视情况增加更多专业舱段,或试验性建设大型空间太阳能电站接收转换模块、深空飞船船坞等战略级设施。
洪天局长详细介绍完规划,会场内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憧憬。
“各位,这不是幻想,这是我们凭借自身力量可以实现的蓝图!”洪天最后总结道,“‘鲲鹏’已经就位,技术已经储备,资金和政策也已支持!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各位的智慧,来完善它,来实现它!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座新的‘天宫’,打造成中华民族通往星辰大海的最坚实跳板!”
会议进入了具体的技术论证和分工讨论阶段,一个属于中国的太空大基建时代,正式拉开了帷幕。
就在国家航天集团大会堂内,专家们热烈讨论着“天宫”扩容的宏伟蓝图时,地球上的外交格局也因华夏展现出的空前技术实力而发生着剧烈而微妙的转变。
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世界主要国家的领导人或最高级别代表,纷纷以各种“紧急事由”或“长期规划的友好访问”为名,在最短时间内对华夏进行国事访问。其密集程度和规格之高,在外交史上堪称罕见。
一时间,首都国际机场的专机楼前所未有的繁忙,各种涂装的专机频繁起降。这些访问团无一例外,都带来了规模庞大、成员重量级的商务、科技代表团,其核心目的不言自明——亲眼看看那个传说中的“寰宇科技”,并试图在这场已然拉开序幕的太空时代中,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到一丝机会,哪怕只是一个入场券。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