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他将目光投向了那份在档案堆里孕育已久的、更为宏大的新枣镇产业发展规划草案。他选择了一个突破口——利用新枣镇周边几个村庄闲置的坡地和劳动力,引入一种高效益的中草药种植项目。
为此,他亲自带队,多次往返于省农科院和镇里,请教专家、分析土壤气候、评估市场风险、核算投入产出。他拿着精心准备的可行性报告,向钱卫东做了详细汇报。
钱卫东盯着报告上那密密麻麻的数据和详尽的分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惊叹之情。这些数据和分析无不展示着陈临海的行动力和谋划能力,让人不得不佩服。
然而,与此同时,钱卫东心中也隐隐地感到一种压力。他意识到,这个项目一旦成功,毫无疑问将成为陈临海的又一项耀眼政绩。而相比之下,自己这个书记似乎更像是一个“橡皮图章”,只是在文件上签字盖章而已。
钱卫东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他却不敢轻易否决这个项目。一方面,这个项目从表面上看确实可行,而且对镇上的发展也有着明显的好处。如果他贸然否决,恐怕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另一方面,钱卫东对陈临海背后的周安国以及陈临海本人的手段都颇为忌惮。他知道,陈临海在镇上有着不小的势力,如果得罪了他,恐怕自己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钱卫东最终还是决定大笔一挥,在报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表示全力支持这个项目。
在项目启动会上,陈临海身着一套得体的西装,身姿挺拔地站在台上。他面带微笑,目光扫视着台下的每一个人,那是各村的村干部和潜在的种植户们。
陈临海的声音洪亮而清晰,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每个人的耳畔。他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需要看人脸色行事的年轻人,如今的他,自信满满,沉稳而坚定。
他对各项数据和技术参数了如指掌,信手拈来,让人不禁为之惊叹。他详细地介绍着项目的背景、目标和实施计划,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