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慧眼识才,青云得路叩天门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大院。

陈临海正在办公室整理会议纪要,办公室主任徐伟明亲自走了过来,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热情笑容,声音都洪亮了几分:“临海!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王书记在常委会上高度肯定了你的报告!把它作为区委下一步决策的重要依据了!你小子,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

徐伟明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之前的那点敲打和疏远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毫不掩饰的赞赏和亲近。办公室里其他同事也纷纷围过来道贺,眼神里充满了真诚的敬佩和羡慕。

陈临海心中悬着的那块巨石,终于轰然落地。一股巨大的暖流和成就感涌遍全身,但他努力保持着平静,谦逊地说:“都是领导指导有方,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分内的工作。”

就在这时,王重山书记的秘书亲自打来了电话,语气客气:“陈股长吗?书记请你现在到他办公室来一趟。”

陈临海的心跳再次加速。他整理了一下衣着,深吸一口气,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走向位于大楼顶层的那间象征着山岚区最高权力的办公室。

王重山的办公室宽敞而简洁,巨大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类书籍,墙上挂着本区地图和一幅“厚德载物”的书法。王书记没有坐在巨大的办公桌后,而是坐在会客区的沙发上,显得随和了一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书记,您找我。”陈临海恭敬地站在门口。

“临海同志来了,坐。”王重山指了指对面的沙发,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陈临海小心地坐下,只坐了半个沙发,身体微微前倾,保持着聆听的姿态。

“你的报告我仔细看了,写得很好。”王重山开门见山,“问题抓得准,建议提得实。更难能可贵的是,有股子闯劲和锐气。这在年轻干部里,不多见。”

“谢谢书记肯定,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陈临海赶紧表态。

“嗯,谦虚是好事,但该肯定就要肯定。”王重山摆摆手,“我叫你来,不是光为了表扬你。是想听听你本人,抛开报告,对咱们区未来的发展,还有什么更具体的想法?随便聊,想到什么说什么。”

这不是考试,却比考试更难。它考验的是真正的视野、积累和临场发挥。

陈临海稳住心神,略一思索,便结合调研所见和在新枣镇的实践,侃侃而谈。他没有空谈理论,而是从一个个具体问题切入:如何打造真正的产业链集群而非企业简单堆积、如何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如何构建更有效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甚至谈到了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从“保姆式”服务向“伙伴式”成长转变……

他语速平稳,思路清晰,既有宏观思考,又有微观案例,很多想法甚至比报告里更加大胆和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