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是给一位在省委组织部干部处任职、与他私交甚好的老同学打了个电话,以闲聊的方式,提到了东河区商贸新城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及随之而来的、日益复杂的治安管理挑战,特别是物流领域遇到的新问题,隐晦地表达了对加强公安领导力量的期望。
“老同学,你是知道的,我们东河底子薄,现在好不容易有个发展机遇,治安环境可是重中之重。要是能有个像省厅林枫那样,既有专业能力,又有魄力的干部来加强一下,那就真是如虎添翼了。”他语气轻松,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那位老同学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何等精明,立刻心领神会,笑着回应:“临海,你这个想法很好嘛,围绕中心工作配班子、强队伍,正是组织工作的导向。林枫同志我也有耳闻,确实是个人才。有机会的话,可以向市里相关部门建议一下。”
这第一步,是在上层路线埋下伏笔。
紧接着,陈临海亲自起草了一份措辞严谨、情况详实的《关于请求加强商贸新城治安管理力量的请示》,以管委会名义正式上报区委、区政府和市公安局。
在请示中,他客观分析了商贸新城发展带来的治安新形势、新挑战,重点列举了物流整合中遇到的暴力阻工、威胁客商等具体案例,强调了提升治安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的迫切性,并“建议”上级考虑选派一名熟悉经济领域治安、敢于碰硬、年富力强的干部充实区公安局领导班子。
这份请示,程序合规,理由充分,指向明确。
做完这些,陈临海才在一个傍晚,用一部不常用的手机,给林枫发去了一条简短的信息:“林兄,近来可好?东河之水,渐起波澜,盼有砥柱能镇之。”
信息发出去后,陈临海内心也有些忐忑。他不知道林枫是否愿意从省厅来到基层,也不知道这步棋最终能否成功。但他必须尝试。
令他欣慰的是,林枫的回复很快,同样简短有力:“临海老弟,志在千里,何惧波澜?静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