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改革春风吹到黄家湾

八一年刚刚来到,沂溪公社就好事频传。

首先就是正月十五当天,黄家湾放了个卫星,在公铁大桥靠香草溪这边建设新村。

按照黄家湾传来的消息,新村建设好后,黄家湾人就会全部搬进新家。

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两层小院,而所有的建设费用,全部由大队负担,个人不需要出一分钱。

现有的居住区,将来会成为黄家湾大队的‘后花园’,到时候,大家就可以在花丛中耕种。

第二个好消息,就是李家山要建一个大型的锌矿,据说还伴生有黄金。

虽然矿山属于国家,但所有在的群众,不可避免也要受惠。

两个工程先后动工,看得其他大队的人眼红不已,只恨自己不是黄家湾的人。

经过这么多年的闷声发财,黄家湾大队已经有了巨额的财富。

按照大队领导的正式说法,集体企业积累的财富,理所当然要用之于民。

赵国庆作为支书兼水泥厂厂长,在群众大会上宣布,从今年起,黄家湾大队的孩子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全部由大队负担。

刚好是农闲时候,除去已经在水泥厂和茶厂以及富溪厂上班的人,所有富余劳力全部集中在建设基地。

除此之外,附近几个大队的劳力也来了不少,只不过他们是有报酬的。

黄家湾打出口号,要赶在春耕前把主体全部建好,夏天搞完双抢开始装修,国庆前全部搬入新村。

看到热热闹闹的建设场面,黄不凡恍惚又回到十来年前那种大干特干的场景。

只是他知道,随着包产到户的推行,一些年后,这种场面已经再也看不到了。

农历二月,南湘省委正式下发文件,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也正式浮出水面。

华安县内如火如荼地划分田土时,黄家湾却完全不见动静。曹书记也忍不住了,特意找了黄不凡了解情况:

“不凡同志,其他大队都在划分田土,你们黄家湾怎么还没行动起来?”

黄不凡笑了笑:“曹书记,赵国庆还在上学大队的事全权委托了老曾。我听到群众们的议论,黄家湾决定保持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