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农历的十月初四,也就是玉蓉三天回门的日子。
黄不凡昨晚回家后,今天就没准备去上班,小妹和妹夫第一次回娘家,大哥大嫂必须要在。
其实不光是黄不凡和蒋小珍夫妇,黄不凡兄弟四人,加上玉珍玉爱两姐妹,都是夫妻两人全部到场。
老奶奶笑得嘴都合不拢,她这一辈子,就等着这天早点到来。四儿三女全部成家了,她这当母亲的心里也就再无遗憾。
玉蓉的丈夫叫张德刚,比玉蓉大两岁的他,家里条件也不是那么好。
今天这么远来岳家回门,还是借了大队的单车。即使一大早就出发,到黄家湾的时候,也已经快中午十二点了。
玉蓉兄妹七人都是成双成对,老奶奶坐在当中,乐呵呵地享受着子女们的孝敬。
虽然是一家人,但小妹夫张德刚是第一次加入,哥哥姐夫们都对他很客气,此起彼伏地和他碰杯喝酒。
张德刚尽管酒量不错,可他心眼挺实诚不知道耍滑,来者不拒地喝着。乃至吃完饭散席时,他已经有点晕乎乎了。
不过也不要紧,来岳家吃回门饭是要住一晚的,既然不急着赶路,多喝点酒也无所谓。
考虑到家里住着不是很方便,玉蓉未嫁前,虽然住在老宅,也是和老母亲一张床。如今有了夫婿,就得给她们安排床位。
考虑到几个兄弟家里的房间都不宽裕,黄不凡便早早安排:“玉蓉,今晚你们就住在我家,我和你嫂子回卫生院去。”
这个安排皆大欢喜,不用打地铺,又没有人打扰,对新婚夫妻更加友好一些。
吃过晚饭已经是六点多了,黄不凡带着蒋小珍回了沂溪卫生院。
蒋小珍已经怀孕两三个月了,显怀了不说,还更容易乏。回到家,洗漱完后迫不及待就要睡觉。
黄不凡却还有点精神,看着美兵美芳写完作业,叮嘱他们早点睡觉。等他们睡了,终于有个空闲的时间了。
想起很久没有好好看过书了,于是打开高俊人送给自己的那个红漆书匣子,随手从里面挑了一本出来。
书名是毛笔写的《高氏医钞》,估计是高俊人祖辈几代人的临证心得。
黄不凡随手翻看着,边看边和自己脑子里的那些“灌顶”来的知识印证,慢慢似乎也渐入佳境。
突然,听到卫生院门口人声鼎沸的,黄不凡的注意力才从书里面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