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电力配套

她没有问为什么。但两人都清楚,跑这种重大审批,不仅仅是喝酒吃饭递材料,更是一场信息的较量、资源的博弈,甚至需要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确保不出意外。

陆蔓的背景和她所掌握的资源,在这个时候,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次日,林万骁和陆蔓便带着陈亮整理好的厚厚一摞资料,直奔省城。

省电网公司那栋气派的大楼,果然如同传言般门禁森严。

预约、登记、等待……流程繁琐而低效。接待他们的处长,态度客气而疏离,打着官腔,反复强调项目审批的规范性、计划性、以及全省电网布局的宏观性,言下之意,青桥镇的要求,不合规矩,也很难排上队。

林万骁并不气馁。他不再纠缠于处长层面,而是根据陈亮提供的名单,开始更高层面的攻坚。

他通过顾沉舟副书记的秘书高远航,巧妙递话,让省里某位分管工业的领导“偶然”间关心了一下青桥这个重点项目的配套问题。

他让陆蔓动用了一些“私人关系”,摸清了省电网公司某位实权副总工程师的家庭住址和其夫人喜欢某家老字号糕点铺的榴莲酥。

林万骁买了两盒最新鲜的,以青桥镇土特产的名义“顺道”拜访,绝口不提项目,只聊电网技术的前沿发展和青桥抽水蓄能电站的未来前景,句句挠在这位技术出身的副总工的痒处。

他甚至“偶遇”了省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一位关键科室的科长,在一个非正式的羽毛球馆,林万骁“恰好”球技不错,又“恰好”在赛后休息时,聊起了德宁项目一旦投产对全省新能源产业的拉动效应,以及其对电网负荷提出的新挑战。

陆蔓则像一道无声的影子,穿梭在省电网大楼内外。她总能“恰到好处”地了解到审批流程卡在了哪个环节,负责初审的是谁,有什么顾虑;又能“不经意”地让某些人知道,青桥镇这个项目,是省委某大佬亲自盯着的大事,耽误不起。

软硬兼施,明暗结合。信息的碎片被一点点拼凑起来,关系的节点被一个个打通。

半个月后,转机终于出现。省电网公司召开了一次内部项目评审会,原本未被列入年度计划的“青桥二百二十千伏输变电工程”,被一位副总工程师以“服务地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保障新能源产业链稳定”为由,临时提上了议程讨论。

会议争论激烈。反对者认为这是特事特办,破坏了规划严肃性。支持者则强调其示范效应和紧迫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关键时刻,一份关于青桥镇抽水蓄能电站枢纽最新规划进展的、盖着省发改委鲜章的文件副本,“恰好”出现在了会议桌上。文件明确了该电站作为区域性电网调节枢纽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