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团满载而归!
林万骁敏锐的发现一个现实而尖锐的问题:土地。
龙湖作为林州市的老牌工业区,早期粗放式发展留下了大量占地面积大、产出效益低、能耗污染高的“僵尸企业”和低效工业用地。
新引进的华伟科技生产基地及其他一批高科技项目,无不对土地指标、地理位置、基础设施配套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边是“项目等地”的急切,另一边却是“无地可用”的窘境。
土地,成了卡在龙湖喉咙里的一根硬刺。
常规的征地拆迁,周期长、成本高、矛盾多,远水难救近火。区长章峰柏拿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报上来的存量土地清单,眉头紧锁,找到林万骁商议。
“书记,情况不乐观。符合华伟这类项目要求的成熟工业用地,几乎为零。现有的几块储备地,要么位置偏远,要么面积太小,要么基础设施跟不上。”章峰柏将清单铺在林万骁桌上,手指点着几个关键数据,“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杯水车薪,审批流程也慢。”
林万骁没有看清单,这些数据他早已烂熟于心。他走到墙边悬挂的龙湖区地图前,目光扫过那些标注着老厂区、旧仓库的灰色区块,眼神锐利如鹰。
“新增指标是唐僧肉,谁都盯着,指望不上。”林万骁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出路不在增量,在存量。国家三令五申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这就是尚方宝剑!”
他转过身,对章峰柏和李明坊说道:“我们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吃。龙湖这些低效工业用地,就是埋在地下的金矿!要把它们挖出来,擦干净,换成能下金蛋的母鸡!”
破局的关键,在于找到政策依据和可操作的路径。林万骁让李明坊调来了近三年国家、省、市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所有政策文件,闭门研究了整整一天。最终,他的目光锁定在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指导意见,以及北江省配套出台的实施细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