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夜雨刚停,空气里浮动着桑叶的清气和水汽的微凉。吴江边上,一座白墙黛瓦的老蚕房静静卧在月色里。木格窗棂透出暖黄的光,映着屋檐下滴落的水珠。推开厚重的木门,温热湿润的气息裹着蚕食桑叶的沙沙声扑面而来,像千万颗细小的玉珠滚过绸缎。
方清墨挽着袖子站在屋子中央,额角沁出细汗。她面前架设着几台嗡嗡作响的银色仪器,屏幕上的波形图却像被无形的手搅乱,剧烈地跳动着。“不行,”她蹙紧眉头,指尖划过冰冷的触摸屏,“世博园区的灵能干扰太强,合成防护网的能量节点总是失稳…需要更‘活’的导体。”
“妈!你看这个行不行!” 李天枢的声音从高高的蚕架后传来。少年正踮着脚,将一颗颗饱满雪白的蚕茧,小心翼翼地摆放在竹匾边缘。月光透过屋顶几片明瓦天窗,恰好落在他手中的蚕茧上。他灵机一动,索性将蚕茧当作棋子,在宽大的竹匾上排布起来:北斗七星、猎户腰带、北极星…他记得父亲在玉树废墟的夜里,曾指着星空教他辨认方向。
“蚕茧当星星?” 方清墨失笑,目光却蓦地凝住。月光穿过明瓦,流泻在那些莹润的蚕茧上,茧壳表面细腻的丝缕在光线下折射出柔和的晕彩。当李天枢将最后一颗代表“北极星”的茧子摆定位置时——
嗡!
一道肉眼可见的、极其纤细的乳白色光束,竟从“北极星”蚕茧上射出,精准地连接上了不远处“北斗”勺柄末端的那颗茧子!紧接着,第二道、第三道…无数道纤细的光线在竹匾上交织亮起,瞬息之间,构成了一幅完整而璀璨的星图!这星图并非静止,光丝如同有生命的脉搏,在缓缓流动、明灭!
更神奇的是,这由蚕茧和月光构成的星图,竟清晰地投影在蚕房斑驳的灰白墙壁上。光影流转,星点移动,最终在墙壁上勾勒出一个巨大、清晰、缓缓旋转的——阴阳太极图!那代表阳眼的明亮光斑,其投射的精确位置,赫然指向几十公里外、正被灯火装点的世博园区核心——中国馆那巨大的、尚未完工的穹顶!
“成了!” 方清墨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蚕丝!这天然蛋白质纤维在特定月光频率下,竟能形成完美的生物光导纤维阵列!她立刻扑到仪器前,十指如飞,将蚕茧星图的能量频率和光路结构输入防护网控制系统。屏幕上原本紊乱的波形如同被一只温柔的手抚平,迅速变得稳定、和谐,一个覆盖整个世博园区的庞大能量防护网的虚拟模型缓缓成型,其核心阵眼,正是中国馆穹顶!
“咕噜…” 李天枢的肚子不合时宜地叫了起来。少年不好意思地揉了揉肚子,眼睛却还亮晶晶地盯着墙上的太极图。
吱呀——
蚕房厚重的木门被推开,带着一身夜露寒气的李玄策走了进来。他手里拎着个旧保温桶,臂弯里还夹着个更旧的、四四方方的铝制饭盒,盒身磕碰得坑坑洼洼,边角的蓝漆几乎掉光了。
“就知道你们娘俩忘了饭点。” 李玄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无比温和。他目光扫过墙壁上那神奇流转的太极光影,眼底掠过一丝了然和骄傲,并未多问。他将保温桶放在旁边的条凳上,里面是热腾腾的鸡粥和小笼包。接着,他拿起那个旧饭盒,自然地递给方清墨:“喏,你的‘宝贝实验室’。”
方清墨看到饭盒,脸上瞬间绽开温柔的笑意。那是1991年,李玄策刚在码头领到第一个月工资时,跑去百货大楼给她买的。她接过饭盒,熟练地打开卡扣。里面没有饭菜,只有一层翠绿的桑叶,十几条白白胖胖的蚕宝宝正伏在上面,沙沙地啃食着。饭盒内部,尤其是盒底,积满了深褐色的铁锈和星星点点凝固的油渍——那是当年装饭菜留下的岁月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