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静流深(2011年6月28日)

六月二十八,长江水势诡异地平缓下来。持续了多日的暴雨终于停歇,铅灰色的厚重云层裂开缝隙,漏下几缕惨淡的天光,吝啬地洒在浑浊而疲惫的江面上。荆江大堤内外,连日的喧嚣与搏杀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堤顶泥泞不堪,守堤的人们倚着加固过的桩基,或坐或卧,抓紧这难得的喘息之机。空气里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湿冷、淤泥的土腥,还有消毒水和汗水的混合气味。连那些被风雨摧残得七零八落的栀子花丛,也只剩下残存的、若有似无的、带着腐败气息的甜香。

然而,这种平静非但没有带来丝毫放松,反而像一层无形的、沉重的水膜,紧紧裹住了防汛前指每一个人的心脏。水位监测仪上,那条代表荆江段水位的曲线,依旧顽固地停留在极高的危险线上,没有丝毫回落的迹象。它沉默着,积蓄着,如同暴风雨前令人窒息的死寂。

“报告!三峡大坝库区水下声呐阵列最新扫描结果!”一名技术军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打破了指挥板房内的压抑,“大坝主体结构下方,靠近右岸基岩接合部区域,发现……发现一处异常空腔回波!范围初步估算……深度超过百米,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

异常空腔!如同在巨龙的心脏附近发现了一颗定时炸弹。指挥中心瞬间落针可闻,只有设备散热风扇单调的嗡鸣。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李玄策身上。他站在巨大的声呐成像图前,屏幕上,那一片代表空腔的、不祥的深蓝色区域,像一只冰冷的眼睛,无声地注视着所有人。

李玄策的眉头深深锁起,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划过那片深蓝区域。百米的深度,巨大的水压,复杂的地质环境……常规的探查和修补手段,在这里几乎失效。这平静的水面之下,潜藏的或许是比之前的洪峰更致命的杀机。

就在这时,他放在桌角的加密平板电脑急促地闪烁起来,屏幕上跳出“念墨”的紧急标记。他立刻点开。

“爸!”李念墨的声音带着加州深夜特有的清醒和紧绷,“三峡库区水下探测阵列传回的数据流,我做了回溯分析!发现异常!就在声呐探测到空腔的前后几个小时,整个库区上空及周边电离层,发生了数次极其微弱、但波形特征极其诡异的磁暴扰动!不是自然现象!核心波形特征……和之前干扰长江预警的‘鸽群’寄生脉冲群,有高度同源性!它们像是在……在给某种深水探测设备‘打掩护’或者‘制造背景噪音’!”

又是它!那隐藏在暗处的、带着星图标记的黑手!这一次,它的目标不再是瘫痪预警,而是直接指向了国之重器的根基——三峡大坝!利用这诡异平静期制造的空腔,配合磁暴干扰,它们想干什么?探测大坝深层弱点?还是为下一步更致命的破坏做准备?

李玄策的眼神瞬间锐利如刀锋,仿佛要刺穿屏幕,直抵那隐藏在数据迷雾后的敌人。他深吸一口气,那混杂着铁锈、湿冷和淡淡腐败花香的空气涌入肺腑,化作冰寒的决心。

“念墨,持续监控所有相关波段,建立预警模型。对方既然动了,就一定会留下痕迹。”他的声音低沉而冷静,“另外,我需要一个能在百米深水、强水压、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精确探测并稳定传输空腔内部实时结构数据的方案。要快!”

“明白!我和爷爷立刻着手!”李念墨的回答干脆利落。

放下平板,李玄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片深蓝的空腔。常规手段不行,那就只能用非常手段。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指挥中心一张张凝重而信任的脸。

“空腔位置特殊,常规水下机器人抗压和抗干扰能力不足,信号传输困难。”他的声音清晰有力,回荡在板房内,“准备深潜装备。我亲自下去。”

“李部长!这太危险了!百米深水,强水压,还有未知的空腔结构……”一位负责水利工程安全的专家失声劝阻,脸色煞白。

“正因为危险,才必须下去。”李玄策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空腔成因不明,结构不明,潜在风险不明。不能等,不能赌。立刻准备最高规格的深潜装备和维生保障。同时,命令方清墨院士团队,携带最新型的‘青蒿素基水下速凝结构修复凝胶’,以最快速度抵达大坝右岸待命!”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一种比之前对抗洪峰时更加肃穆、更加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国之重器的安危,系于一线。

三峡大坝右岸,巨大的混凝土坝体如同沉默的山峦,矗立在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江水中。阳光偶尔刺破云层,在湿漉漉的坝面上投下短暂的光斑,旋即又被阴云吞没。

一艘经过特殊改装、船体覆盖着厚重吸音和抗干扰材料的深潜保障船,静静地停泊在目标水域上方。船上气氛凝重得如同绷紧的弓弦。

李玄策穿着特制的深黑色重型抗压潜水服,头盔面罩反射着冷硬的金属光泽。方清墨站在他面前,仔细地为他检查着每一个气密阀、每一处管线接口。她的手指稳定而灵巧,眼神却如同深潭,藏着无尽的担忧。她将一个拳头大小、密封在透明耐压容器中的深绿色凝胶块,小心地固定在李玄策潜水服腰间的专用卡槽里。那凝胶块内部似乎有无数细小的光点在缓缓流动,散发出一种奇异的生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