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材料研究所,“深海仿生”实验室。时间已过晚上八点,窗外是情人节的夜色,却被一层尚未散尽的灰霾晕染得浑浊暧昧,远处楼宇的霓虹如同隔着一层磨砂玻璃,晕开模糊的光团。而实验室内部,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巨大的无影灯将纯白的空间照得纤毫毕现,空气里弥漫着低温液氮的冷冽气息、精密仪器的臭氧味,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类似雨后森林的清新活力感。恒温恒湿系统发出近乎无声的低鸣,如同深海静谧的背景音。
方清墨站在核心试验台前,白大褂纤尘不染,衬得她脖颈修长。柔顺的黑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专注的侧脸。高强度冷光灯下,她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反射着屏幕的幽蓝光芒,镜片后的眼眸,如同投入了星辰的深潭,紧紧锁定着试验台上一个不起眼的培养皿。
培养皿中,静静躺着一片约莫指甲盖大小、薄如蝉翼的材料。它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流动的墨蓝色泽,表面光滑如最上等的丝绸,却又隐隐透出一种生物组织般的温润质感。这就是“海龙-IV”——她带领团队耗费五年心血,从深海贻贝足丝蛋白、蛛丝韧性结构以及某些极端环境微生物的修复机制中汲取灵感,最终合成的仿生奇迹。
“开始极限压力测试序列三。目标:模拟马里亚纳海沟底部静水压。” 方清墨的声音清冷平静,如同在宣读实验日志。指尖在虚拟控制面板上轻轻一点。
嗡——
试验台发出低沉的启动声。无形的、足以将钢铁压成薄片的恐怖压力,通过精密的液压系统,瞬间施加在那片小小的“海龙-IV”上!培养皿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因这巨力而微微扭曲。
一秒,两秒,三秒…
墨蓝色的薄片在巨大的压力下微微内凹变形,却没有发出任何令人牙酸的呻吟,也没有出现丝毫裂纹。它像最柔韧的深海生物表皮,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弹性承受着毁灭性的力量。
“压力峰值达到!维持10秒!” 助理研究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方清墨的目光锐利如手术刀,透过高倍显微成像系统,死死盯着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屏幕上,代表材料内部应力分布的彩色图谱疯狂闪烁,数值不断飙升,最终定格在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远超当前任何已知工程材料的理论极限!而那片薄片,依旧保持着完整的形态,墨蓝色的光泽流转,如同深海涌动的暗流,蕴含着神秘的力量。
“压力释放!” 助理的声音拔高。
压力如潮水般退去。“海龙-IV”如同饱含生命力的水母,瞬间恢复了原状,平滑如初,没有留下任何永久形变的痕迹!
实验室里响起几声压抑的、难以置信的抽气声。但这仅仅是开始。
“注入高腐蚀性‘深渊酸液’模拟体!” 方清墨指令清晰。
一股冒着刺鼻白烟的、墨绿色的粘稠液体被精准滴落在“海龙-IV”表面。瞬间,嗤嗤作响!足以蚀穿特种合金的强酸,却在接触那片墨蓝的瞬间,如同遇到了克星!酸液无法渗透,无法附着,只能在表面徒劳地滚动、挥发,最终留下一道浅浅的、迅速消失的痕迹。材料表面那层奇异的生物活性膜,仿佛拥有生命般,将致命的腐蚀牢牢隔绝在外!
“极端低温注入:零下196摄氏度!” 液氮的白色雾气瞬间弥漫。
薄片瞬间被冰晶覆盖,变得僵硬。然而,当低温撤去,冰晶融化,“海龙-IV”仿佛只是经历了一场短暂的冬眠,迅速恢复了原有的柔韧与光泽,微观结构检测显示,内部晶格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