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的喀斯特群山,在六月的溽热里蒸腾着潮湿的水汽。巨大的榕树垂下气根,像古老巨人的胡须,缠绕着幽深莫测的溶洞入口。洞内,恒久的黑暗与沁骨的凉意扑面而来,空气里弥漫着石壁苔藓的微腥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金属般的冷冽气息。水滴从高不可及的穹顶落下,敲打在万年沉积的钟乳石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单调回响,如同大地深处缓慢的心跳。
李玄策一行人踩着湿滑的岩石,头盔上的探灯撕开浓稠的黑暗。光束扫过,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笋在光影中忽明忽暗,有的如垂天之剑,有的似玉女凝脂,更有的层层叠叠,恍若凝固的瀑布。这里是三天前那支民间探险队信号最后消失的地方。
“爸,你看!”李天枢的声音带着孩童的惊奇,在空旷的洞厅里格外清晰。他蹲在一根粗壮的、仍在缓慢生长的石笋旁,小手伸向石笋尖端凝结欲滴的水珠。那水珠在探灯照射下,竟非寻常的透明,而是泛着一种极其稀有的、梦幻般的青绿色荧光!荧光在水珠内部流转,仿佛蕴藏着一整片微缩的星云。
李长庚立刻上前,取出便携式元素分析仪。探头小心翼翼地触碰水珠边缘。仪器屏幕上的光谱曲线瞬间飙升,发出尖锐的蜂鸣警报!代表铽(Tb)元素的峰值,以一种近乎荒谬的高度,远远超出了仪器标尺的极限!
“铽元素浓度…超过常规矿脉万倍以上!”李长庚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撼,镜片后的眼睛睁得老大,“这…这不可能!这是战略级稀土!如此高的纯度,如此奇异的赋存状态…”
他话音未落,旁边的方清墨发出一声压抑的低呼。她的探灯光束,正聚焦在洞壁一处不起眼的凹陷里。那里,散落着几个探险队员遗弃的头盔。头盔的金属扣环和光滑的塑料外壳,在特定角度反射着探灯的光芒。几束反射光恰好投射在对面湿漉漉的石壁上,光影交错间,竟拼凑出了一行模糊却清晰可辨的繁体字迹:
“粤西游日记·徐弘祖”
正是《徐霞客游记》中记述桂北溶洞奇观的那篇名作!仿佛三百多年前那位伟大的地理学家,正用这离奇的光影,无声地标注着此地的非凡。
“是求救信号?还是…某种标记?”周卫国警惕地环顾四周,手按在腰间的应急设备上。洞内死寂,只有水滴声,更添诡异。
就在这时,一阵密集的、令人头皮发麻的扑翅声由远及近!黑暗中,无数点幽绿的光点如同鬼火般亮起,迅速汇聚、盘旋——是蝙蝠群!它们从洞穴深处涌出,成千上万,黑压压一片,翅膀扇动带起阴冷的气流。但令人惊异的是,这群蝙蝠并非胡乱飞舞,而是极有规律地绕着洞厅中央一片开阔区域盘旋起来!
它们飞行的轨迹,初看杂乱,细观之下却蕴含着一种古老而玄奥的韵律。蝙蝠群时而聚合如墨团,时而分散如流星,在巨大的洞厅穹顶之下,竟渐渐勾勒出一个巨大无比、徐徐旋转的立体八卦阵图!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象方位,由不同密度、不同飞行高度的蝙蝠群清晰地标示出来。八卦阵的中心,正指向洞穴深处一条幽暗狭窄、被巨大钟乳石帘半掩着的岔道!
“八卦…指路?”王铁柱看得目瞪口呆,他常年与钢铁打交道,哪见过这等奇景,“这些扁毛畜生成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