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章 千秒烛光(2022年12月31日)

合肥,EAST实验室。2022年的最后几个小时。

控制大厅内,空气紧绷得如同拉满的弓弦。巨大的环形装置沉默地矗立在中央,无数管线、线圈和传感器如同缠绕的钢铁藤蔓,包裹着那个试图驯服太阳之力的核心。屏幕上,代表等离子体电流和约束时间的曲线平稳运行着,数字冷静地跳动:987秒…988秒…989秒…

李玄策站在主控台前,身姿依旧挺拔,但眼角细密的纹路在屏幕幽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他穿着深色的夹克,没有系扣,里面是一件熨帖的旧衬衫——那是方清墨多年前送的生日礼物。作为国家智囊团首席顾问,他经历过太多惊心动魄的时刻,但此刻,面对这代表人类能源梦想的“千秒”门槛,他沉稳的呼吸下,心跳依然不自觉地加速。他的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钢铁壁垒,直视着那团被磁场束缚的、翻腾的炽热灵魂。

方清墨站在他身侧,专注地监控着材料耐受性的实时数据。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控制台边缘轻轻敲击,那是她紧张时的习惯动作。岁月似乎格外眷顾这位中科院院士,只在她专注的眼眸中沉淀下智慧的光华。她偶尔抬眼看向李玄策,目光交汇时,无需言语,那份共同走过风风雨雨的默契与支持便已无声传递。

他们的儿子,李天枢,安静地站在父母身后稍远一点的地方。他刚满十九岁,身形已有青年的轮廓,但眉宇间那份介于少年与成人之间的纯净与深邃交织的气质依然独特。他手里握着一支普通的红色生日蜡烛,蜡烛很短,显然已经燃烧过一部分。今天是他的阳历生日(12月22日)刚过不久,这支蜡烛是几天前在EAST千秒突破第一次尝试时点燃的,他特意留下了一小截。此刻,他低头凝视着烛身,指尖感受着蜡质的温润,似乎在汲取着某种力量,又像是在等待着某个注定的时刻。

“998…999…”首席工程师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在死寂的大厅中响起,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荡起每个人心头的涟漪。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锁住那块最大的屏幕。

“1000秒!!!”

数字定格!短暂的、令人窒息的寂静后,控制大厅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和掌声!工程师们激动地跳起来拥抱,有人喜极而泣,有人用力拍打着控制台!持续千秒的稳定运行!这是人类可控核聚变征程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人造太阳的光芒,在这一刻,穿透了理论的迷雾,真切地照亮了未来的道路!

就在这巨大的喜悦如潮水般席卷整个大厅的瞬间,李天枢动了。他像一道无声的影子,穿过激动的人群,走到那个展示用的、精密的托卡马克装置模型前。模型在成功的光芒映照下,闪烁着冷冽而迷人的金属光泽。在所有人惊诧的目光中,李天枢轻轻俯身,将那截短短的、带着他体温的红色生日蜡烛,稳稳地插入了模型顶端象征性的点火口。

“爸,妈,”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欢呼声,带着少年特有的清亮和一种超越时空的平静,“百万点烛光,才能聚成真正的太阳。我们…还在路上。” 他的话语,既是对刚刚突破的庆祝,也蕴含着对更遥远未来的清醒认知。

话音刚落,模型上那截小小的蜡烛,顶端“噗”地一声,自行燃起了一簇小小的、近乎透明的蓝色火苗!火焰极其微弱,却异常稳定、纯净,在欢呼的声浪中静静摇曳。

紧接着,令人震撼的景象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