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涟漪中的低语
方舟堡垒如同一个精密运转的蜂巢,在寂静与期待中等待着那个关键节点的到来。杨教授团队根据之前积累的数据,预测出“星火号”下一次活跃期可能出现在标准时间的三十六小时后,误差范围正负五小时。这个预测基于极其有限的数据点,可靠性存疑,但却是他们目前唯一的指引。
信息包被小心翼翼地转移到了一个特制的悬浮平台上,平台由惰性材料制成,表面铭刻着用于稳定能量场的细微纹路。它被安置在“星火号”隔离舱的外侧,与飞船核心区域仅一壁之隔,无数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如同触须般环绕在周围,准备捕捉任何一丝可能的互动。
李娜批准了老周率领的高速反应舰队出击计划。数艘经过改装、强化了机动性和电子对抗能力的“追猎者”改进型,以及老周的座舰“不屈号”(其主炮再次进行了秩序之力频率的校准),如同离巢的猎鹰,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堡垒外围的黑暗,开始在几条关键航路上进行高机动巡逻。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慑,旨在干扰“观察者”肆无忌惮的“清扫”行动。
堡垒内部的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每一秒都伴随着监测屏幕上平稳的基线和研究人员屏住的呼吸。
二十小时过去了,一切平静。
三十小时过去了,“星火号”依旧沉寂。
三十五小时,预测窗口即将关闭,焦虑开始在空气中弥漫。
就在第三十六小时刚过,预测窗口的中点,监测屏幕上的几条关键曲线,几乎同时出现了波动!
首先是空间曲率监测仪!那熟悉的、极其细微的涟漪再次出现,这一次,持续了将近零点五秒,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长久,波动的模式也似乎更加……“复杂”,仿佛在尝试描绘某种结构。
紧接着,是超敏感引力计!又一次短暂的质量异常波动,峰值比上一次略有提升!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杨教授死死盯着与信息包相关的传感器读数。
来了!
就在“星火号”内部空间涟漪达到顶峰的瞬间,放置在隔壁的信息包,其外部那层无形的“意志印记”加密场,同步爆发出了一次清晰可辨的共振波动!那波动不再微弱,而是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荡开了一圈圈肉眼不可见、却能被仪器清晰捕捉的涟漪!
共振持续了大约零点三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