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午门问斩慑朝野,算科开考聚贤才

“这就是科举改革的意义。”柳若璃道,“新政需要的不是只会背书的官员,是能管赋税、算粮草、改良工具的实干家。让小吏们仔细核对,别漏了一个有才华的人。另外,在考场附近设个茶水棚,给来报名的人提供热水——他们大多是从外地来的,不容易。”

小吏们立刻照办,很快,茶水棚前就排起了短队。老匠人捧着热茶,看着不远处的考场,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中,用自己的算术本事,帮着朝廷推行新政。

此时,民生司内,苏瑶正对着桌上的粮储账本发愁。粮仓失火损失了十万石粮食,虽然从各地调来了补充,但帝都的粮价还是微微上涨了一些。“必须尽快把烧毁的粮仓重建起来,还要扩大粮储规模。”苏瑶对下属道,“让江南、徐州等地,把今年的新粮提前调运一部分到帝都,确保粮食供应充足。”

下属领命而去。苏瑶刚要坐下,叶晚晴从黄河赶来,手里拿着一份水利报告:“大嫂,黄河的水渠已经全部修好,今年的灌溉面积比去年增加了三成,兖州、徐州等地的农户,都来申请引水灌溉——百姓们都说,新政修的是‘福渠’。”

“太好了!”苏瑶笑道,“让民生司的农官,去指导百姓们合理灌溉,别浪费水资源。另外,在水渠旁立些石碑,刻上灌溉的注意事项,让百姓们都能看懂。”

叶晚晴点头,又道:“对了,郑蓉姐姐从江南发来消息,惠民药局已经在江南各州府都建起来了,医科的新官们也都到任了,现在百姓们看病再也不用愁了。她还说,要在药局里教百姓们种药材,让大家既能治病,又能靠药材赚钱。”

“这个主意好。”苏瑶道,“让郑蓉拟个计划,民生司会全力支持。药材种植不仅能丰富药局的药材供应,还能增加百姓的收入,一举两得。”

与此同时,兵备司的冶铁工坊内,陈武正在查看新铸的长刀。秦峰从徐州回来,带来了铁矿的消息:“陈将军,徐州的铁矿又发现了新的矿脉,现在每月能炼出五万斤铁,足够铸造一千副铠甲、五千把长刀!另外,军器监的匠人改良了弓箭,射程比以前远了五十步,穿透力也更强了。”

“好!”陈武忍不住赞叹,“让军器监加快铸造,争取在入冬前,给边疆的五万士兵都换上新装备。另外,派几个匠人去边疆,教士兵们保养兵器,让新装备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秦峰领命而去。陈武走到工坊外,看着远处的练兵场,心中明白——只有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才能守住边疆,让新政有一个安稳的推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