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碧荷抱怨熏香过浓呛人时,欣“无意”中用几个小陶罐、竹管和水,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水滤香薰”装置,将浓烟过滤成淡雅清香。原理简单,却让碧荷丹桂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惊讶(非伪装)。
随着相处的时间久了,欣将赏赐的果品点心,必分与二人。并以碧荷,丹桂不好听为由,重新为二女起名。碧荷改名为芍药,丹桂改名为牡丹,两女闻言,公子居然以两种花为自己两人命名,欣喜不己,连忙道谢,“谢公子赐名”。殊不知芍药,牡丹即是两种好看的花同时也是两味中药,欣对二女言语温和,从不苛责,甚至偶尔“笨拙”地询问宫中礼仪细节,显得毫无心机。相处显得格外融洽与温馨,与宫内其他殿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人两女深受感动,暗自下决心一定要照顾好公子欣,不要时会毫不犹豫的为公子挡下致命一击。每日晨昏,必强撑病体,面向章台宫方向遥拜。得知嬴政因批阅奏简至深夜,他忧心忡忡地对碧荷丹桂念叨:“父皇如此辛劳…儿臣恨不能代父分忧…只恨自己才疏学浅,无能无力…” 情真意切。
夜深人静公子欣与两女都早早入睡,当然是公子睡里屋床榻上,两女一人在公子床榻边打地铺,方便照顾公子起居。一人在外屋小床睡,两人轮换,分前后两班。他在脑海中反复模拟章台宫暖阁可能的情景、嬴政会问的问题(“亡秦者胡”后续、胡亥冲突、身世感想、对国事的看法…)、以及自己该如何回答。核心思想:忠孝!务实!低调! 所有答案,必须紧扣“为父皇分忧”、“为大秦效力”的主线,避开任何关于权力、继承的敏感话题。特别是“亡秦者胡”,必须坚定不移地将其与北疆胡虏绑定,并巧妙暗示此预言已被父皇英明决断(派蒙恬北征)所化解,体现对父皇决策的绝对信任和拥护!
在抄写地理志关于巴蜀的部分时,欣“心血来潮”,在一卷空白的竹简上,用极其工整、不带任何个人色彩的笔触,开始罗列:蜀地水利现状与隐患:(依据李冰都江堰为基础,结合穿越知识,指出一些小型支渠年久失修,部分丘陵地带灌溉不足)。
可推广农法设想:(极其模糊地提及“代田法”轮作保墒原理,强调“闻于古籍”)。
特色物产潜力:(蜀锦、井盐、药材、漆器…)。
巩固西南之议:(提及道路修缮、与当地部族“羁縻”通商的重要性)。
这并非完整的计划,更像是一个“勤奋好学”的皇子,基于典籍记载和“忧国忧民”之心,对帝国一处富庶之地进行的“纸上谈兵”式的梳理。他将此简混在其他抄写的书简之中,毫不设防地摊在案上。目的:若被芍药、牡丹或黑冰台“无意”看到并上报,正好向嬴政传递一个信息——公子欣的“心思”,都在如何治理地方、充实国库这些“实务”上,且对巴蜀“情有独钟”!为后续提出外放请求埋下顺理成章的伏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伤势在太医“精心”调理和欣的刻意拖延下,“终于”到了能面圣的程度。这一日清晨,芍药、牡丹比往日更加殷勤,为欣换上内府新送来的、质地上乘却款式低调的深青色锦袍(符合他“不张扬”的人设),仔细梳理发髻,遮掩额角淡去的疤痕。
看着铜镜中那张依旧带着几分病弱苍白、却难掩清俊和一丝紧张忐忑的脸,欣深吸一口气。镜中的眼神,瞬间沉淀下来,只剩下如同古井般的深邃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