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皇家玉髓盐品鉴拍卖会

这是什么概念?

足以支撑一支十万大军远征一年!

足以修建半座阿房宫!

而这,仅仅是卖了一万石盐?!

仅仅是在长安一个地方,一场拍卖?!

李斯和赵高侍立一旁,脸色更是精彩纷呈。李斯眼中是赤裸裸的震惊与贪婪(盐利竟至于斯?!),

赵高则是深深的忌惮与扭曲的嫉妒(凭什么这泼天富贵是他嬴欣的?!)。

始皇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目光复杂地看向下方恭敬侍立的公子欣。

这个儿子,不仅会制盐,更会…… “

点石成金”!

他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商业”所能撬动的恐怖财富力量,这力量让他心惊,也让他……眼热到了极致!

拍卖结束,金票、地契、珍宝抵押物如同潮水般涌向由蒙娟亲自坐镇、钱先生操盘的后台结算处。公子欣府的精锐护卫严密看守。

拍到盐的权贵们喜气洋洋,仿佛赢得了一场重大胜利;没拍到的则懊恼不已,围着牡丹打听下次拍卖何时举行。

公子欣的“高光”与“谦卑”:

他登上高台,先向御览包厢深深一揖:

“儿臣惶恐,赖父皇天威,此微末之利方能现世!”

随即宣布:

“此拍卖所得,除营运之本及应纳税赋外,儿臣愿再捐出千金,于长安、咸阳设立‘育婴堂’、‘慈济所’,以彰陛下仁德,泽被孤幼!” (大刷声望,堵住“与民争利”之口)。

始皇的“定调”: 赵高走出包厢,尖声宣旨:

“陛下口谕:盐利充盈,国之大幸!欣儿所请善举,准!望尔善用此利,不负朕望!”

算是为这场疯狂的拍卖会盖上了“官方认可”的印章。

九万金的去向(明面):巨大的银箱被当众贴上封条,在卫尉军的“护送”下,浩浩荡荡运往少府国库。六成盐利(五万四千金)加盐税(按十收一,近万金)及公子欣承诺的千金善款,总计超过六万五千金归于国库。公子欣“仅”得两万五千金营运金(四成)。

这六万五千金入国库,如同给濒临枯竭的帝国财政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始皇对骊山陵、阿房宫、北伐南征的庞大计划,瞬间看到了更清晰的希望!他对公子欣的观感,在忌惮之外,第一次多了难以言喻的 “倚重”。

公子欣实际所得的两万五千金(营运金),加上拍卖会本身运作成本极低(场地、人工都是自己的),以及“四六分成”之前盐坊的积累和“秦盐阁”的日常利润,他手中的流动资金瞬间膨胀到一个恐怖的数字!欣家庄的发展将获得核动力般的推进!

“秦盐阁”和“玉髓盐”的名声达到巅峰,成为帝国顶级奢侈品的代名词。全国分店的开设再无阻力。

李斯、赵高的危机感爆棚。公子欣展现出的敛财能力和在始皇心中地位的跃升,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门外的巨商们,在震撼和嫉妒之余,也看到了一个信号: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搭上“秦盐阁”的渠道,哪怕只是分销边角料!

这场拍卖会,如同一场炫目的金雨,淋湿了咸阳宫,浇灌了欣家庄,也彻底改变了帝国财富的流向与权力的天平。

公子欣用一万石白色的盐,撬动了九万金黄色的财富,更在始皇心中,刻下了一道名为“不可或缺”的印记。

然而,金碧辉煌的“天香阁”散场后,更深沉的暗夜与更激烈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手握重金与盐牌的公子欣,已然成为帝国漩涡中最耀眼的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