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北拓牧原

- 项羽的第二军团(5万人)从北境长城出发,向北推进200里,拔除匈奴在“克鲁伦河”的30座烽燧,切断呼伦贝尔与漠北单于庭的联系;

- 英布的第一军团(3万人)从西疆东调,配合第二军团形成“东西夹击”,重点拦截匈奴的“牧群运输队”,缴获的牛羊分给北境军屯,补充军粮。

2. 第二步:招降为主,减少杀戮(3-4月):

- 派懂匈奴语的新附兵(如阿木的部下)入草原,宣讲大秦“牧民政策”:

归附者保留牧场,入秦籍,免徭役3年;抵抗者,牧场、牛羊全收,迁徙至润疆开荒;

- 蒙恬亲率北境军团(8万人)驻“额尔古纳河”,展示军威——但不主动进攻,若匈奴部落来犯,只击溃不追杀,让他们知道“大秦要的是牧场,不是人命”。

3. 第三步:驻军建牧,稳固占领(5-6月):

- 钟离昧的第五军团(4万人)护送移民、物资入草原,建“呼伦贝尔牧官署”,赢侈派500名牧官教牧民“秦式放牧法”(分群管理、冬季补饲);

- 巧成城调“预制砖构件”10万件,快速搭建100座“牧站”(含暖炕、粮仓、医馆),确保移民“冬天冻不着、生病有得治”;胡亥的监察队驻牧站,严查“欺压牧民”的官吏。

项羽握拳请战:“末将愿带第二军团打先锋!去年冬天在北海冻了三月,正好拿匈奴出口气!”

英布也附和:“第一军团的弟兄们刚在西域练了手,对付匈奴游骑,绰绰有余!”

三、技术护航:让草原快速融入大秦

“光靠武力拿下来还不够,得让草原‘活’起来。”

赢欣补充道,把巧成城的技术方案摆在案上,每一项都针对草原的特殊性:

1. 畜牧技术:让牧民信服:

- 天驷城调“杂交耐寒马”1万匹、“细毛羊”10万只,给归附的匈奴部落做“示范”——杂交马能扛-30℃严寒,细毛羊产毛量是匈奴羊的2倍,牧民见了自然愿学秦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派农科学生500人,教牧民“牧草青贮法”(把鲜草晒干密封,冬季喂畜),去年润疆用这法子减少8成牲畜死亡,草原推广后,牧民再也不用怕冬雪。

2. 基建技术:让生活便利:

- 巧成城造“雪地木橇”(用马牵引,载重500斤)、“防风帐篷”(羊毛编织,抗风保暖),解决草原冬季出行、住宿难题;

- 在“海拉尔河”建“简易水坝”(用预制砖筑,半月完工),既能灌溉牧草,又能给牧群供水,避免匈奴“断水困敌”的老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