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大伯说,
“你不仅种出了好麦,
还认了好字,
是大秦的好农夫!”
王大伯挠着头笑,
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
二、北境草原:苜蓿喂壮马,双语连民心
御驾行至北境贝加尔湖时,
阿古拉正带着部落的人割苜蓿。
翠绿的苜蓿地一望无际,
羊群在旁边啃草,
壮实的马驹甩着尾巴,
油光水滑的皮毛在阳光下发亮。
“陛下!
赢泽公子!”
阿古拉拄着木镰走过来,
手里还攥着张写满字的羊皮卷——
是他给远方儿子写的家书,
上面用秦字和匈奴文写着“家安,马壮,勿念”。
赢泽跑到马驹旁,
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马鬃:
“阿古拉爷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马是喂苜蓿长大的吗?
课本上说苜蓿能让马长壮!”
“是!”
阿古拉抱起赢泽,
指着远处的双语学堂,
“你看,
巴图正在教娃们认字,
他们学了秦字,
能看苜蓿种植手册,
今年的苜蓿收了十亩,
够喂五十匹马!”
巴图听到动静,
带着一群草原娃跑过来。
娃们手里捧着《双语课本》,
见到赢泽,
纷纷递上自己写的字:
“公子,
这是匈奴文的‘羊’!”
“这是秦字的‘家’!”
赢泽接过一张写满字的麻纸,
上面画着毡房和粮囤,
是个叫小术律的娃写的:
“你写得真好!
能教我写匈奴文的‘马’字吗?”
小术律点点头,
握着赢泽的手,
在纸上画下歪歪扭扭的匈奴文“mor”,
赢泽学得认真,
小脸上满是专注。
始皇看着这一幕,
对李斯说:
“你看,
娃们的手牵在一起,
大秦的心就连在一起。
这双语学堂,
比千军万马更能固疆。”
李斯躬身应道:
“陛下所言极是。
北境已建双语学堂八千所,
90%的草原娃能认50个秦字,
80%的牧民能看懂政令文书,
再也没有‘语言不通’的隔阂。”
曹平则指着远处的风车水车,
对始皇说:
“陛下,
这是墨家新造的草原版水车,
靠风力抽水,
能浇十亩苜蓿地,
巴图说,
有了这水车,
明年能多种五亩苜蓿,
养更多壮马。”
赢泽突然举起手里的《民生课本》,
对阿古拉说:
“阿古拉爷爷,
我教你认‘粮储库’的‘储’字,
书上说润疆的粮储库能存四千万石粮,
够十万军吃一年!”
阿古拉笑着点头,
跟着赢泽念:
“储——存粮的地方!”
三、岭南澜沧:稻浪翻金波,农女显身手
御驾抵达岭南澜沧江畔时,
正是占城稻早稻收割的时节。
碧绿的稻田里,
阿朵带着农妇们用薅秧耙薅秧,
动作麻利,
“沙沙”声连成一片,
稻穗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光。
“陛下!
赢泽公子!”
阿朵放下薅秧耙,
跑过来行礼,
身上还带着稻叶的清香。
赢泽看着她手里的耙子,
好奇地问:
“阿朵姐姐,
这耙子比手薅秧快吗?”
“快三倍!”
阿朵笑着把薅秧耙递给赢泽,
教他握柄:
“你看,
贴着泥面推,
杂草就被勾出来,
稻苗一点不伤,
以前一天薅半亩,
现在能薅一亩半!”
赢泽试着推了一下,
虽然力气小,
却真勾出了几株杂草,
他兴奋地喊:
“爷爷,
我会薅秧啦!”
始皇走到田埂边,
看着满田的占城稻,
周农官递上测产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