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员很快办好了手续,还递给一张巧成城的进货单:“你是诚信商户,能优先挑货,明天就能去提货,不用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货郎拿着进货单,心里暖暖的。
他想起刚当小贩时,缺本钱只能找高利贷,利钱滚利钱,差点把货担都赔进去;
现在有互助社帮忙,有诚信榜的实惠,他觉得自己的生意能越做越大,
说不定以后还能开个小铺子,专门卖巧成城的好东西。
傍晚收摊时,赵货郎挑着空货担往家走,手里攥着诚信木牌,
路过异族商区时,阿巴斯还在跟巴图请教怎么才能上榜,看到他就挥着手喊:
“赵,明天俺学你,帮人看摊!”
回到家,儿子小郎看到木牌,蹦着跳着喊:
“爹,你上榜啦!
先生今天还说,诚信是最好的品质,俺以后也要像爹一样!”
赵货郎把小郎抱起来,指着木牌说:
“对,做人要诚信,卖货要诚信,这样别人才会信你,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夜里,赵货郎把诚信木牌挂在墙上,和税册、账本排在一起。
他翻开《民生算术册》,在空白页上写了一行字:
“诚信不是口号,是每一口不缺斤的铁锅,每一次不掺假的粟米,每一回帮人的心意。”
第二天一早,赵货郎就去巧成城提了新铁锅,刚摆到摊位上,就有农妇围过来:
“赵大哥,这铁锅真轻便,给俺来一口!”
赵货郎笑着递过铁锅,心里清楚,这诚信带来的不仅是减免的商税,更是顾客的信任,是日子里实实在在的甜。
市署的李大人路过市集,看到赵货郎的摊位前热闹,笑着对身边的曹平说:
“你看,诚信榜没白评,小贩们守诚信,顾客放心买,市集才会旺,这就是大秦的民生啊!”
曹平点头,指着巧成城新运到的货物:
“以后咱们多给诚信商户留些好货,让诚信的人多受益,这样会有更多人守诚信,市集也会越来越热闹!”
赵货郎站在摊位前,看着往来的顾客,听着他们的笑声,心里满是感慨。
他知道,自己不仅是个卖铁锅的小贩,更是大秦民生的一份子——用诚信守着自己的小生意,也守着咸阳市集的大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