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学员:这是五年教学最显着的突破之一!”
扶苏语气带着欣慰,“五年前,大秦女子入学人数不足千人,且多为贵族女子;如今,女子入学累计达七万三千余人,占总入学人数的一成六,其中孩童女子五万一千余人、成人女子两万两千余人!
内地女子入学率达两成三,边境女子入学率达一成一,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俗!”
他举例道:“咸阳的李丫丫,五年前还是学堂里为数不多的女童,如今已学成毕业,成为咸阳乡学的女先生,教三十余名女童读书写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岭南的百越女子阿珠,通过学堂学习简体字和墨家纺织技术,改良了当地的织布机,织出的花布在西域畅销,还带动二十余名百越女子入学;
润疆的异族女子古丽,学会了农科的蛋鸭养殖技术和简体字,不仅把自家鸭场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教部落里的女子记账、认养殖手册!”
“再言课程内容:实用为先,贴合民生!”
扶苏举起一本双语课本,书页上既有简体汉字,又有西域文注释,配图是杂交麦、橡胶轮粮车、商票的图样,“五年间,儿臣牵头编撰教材一百二十余种,核心课程分为四类,皆与百姓生计、大秦发展紧密相关!”
“第一类:简体汉字与秦话课程!”
扶苏道,“推行简化后的秦字,删减繁复笔画,保留核心字形,比传统篆字易学三成!
编印《简体字入门》《日常秦话三百句》等基础教材,从‘人、口、手、田、麦’等常用字教起,配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孩童三月可识五百字,成人夜校半年可识八百字,基本满足日常读写需求!”
“第二类:农科与墨家技术课程!”
这是课程核心,扶苏详细道,“农科课程包括杂交麦种植、速生猪养殖、稻渔共生、盐碱地改良、防病虫害等,编印《农科实用手册》《灌溉技术图解》等教材,由农科技术员定期到学堂授课;
墨家技术课程包括工具使用与维修(如纺织机、粮车、连弩)、建筑基础(如保温畜棚、井渠)、简易算术(如记账、丈量土地),编印《墨家工具图谱》《实用算术》等教材,让百姓学得会、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