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三月十二。
西山别院,"格物堂"密室内,林枫小心地断开连接伏打电堆的铜线,目光落在充电宝的指示灯上。四格蓝色的LED灯,此刻稳定地亮着三格。
自三月初五首次成功充电以来,时间过去了整整七天。按照每天能为充电宝充入约2%电量的稳定速度,充电宝的总电量应达到约14%。但实际损耗总是存在,此刻12%的电量储备,符合他的预期,也让他心头稍安——这意味着一份宝贵的战略储备。
没有停顿,他立刻将充电宝连接到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充电标识出现。他注视着右下角的电池图标,看着数字从47%开始极其缓慢地爬升。这个过程持续了近一个时辰,当充电宝的电量从三格跌回两格,笔记本电脑的电量终于艰难地跳到了48%。
充电宝每消耗约6%的电量,才能为笔记本补充1%。这个残酷的转化率,清晰地提醒着他能源的珍贵与脆弱。每一次知识检索,每一次"知微"的推演,都是在燃烧他精心储备、来之不易的"生命线"。
他迅速拔下连接线,将充电宝重新接上电堆,开始新一天的储能循环。做完这一切,他才将注意力转向沙盘。
"林先生,"赵胜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鬼见愁'的伏击点已按'知微'推演布置完毕。燧发枪队十五人已全部就位。"
十五支燧发枪。这是王铁柱带着工匠们,在水力锻锤和标准化夹具的辅助下,克服了弹簧钢淬火、击发机构精密加工等无数难关,历时近两个月,将制造速度从最初的五、六天一支,提升到稳定在三天左右一支的成果。这十五支枪,是西山武力最核心的倚仗,每一支都凝聚着心血。
林枫的目光落在沙盘上"鬼见愁"山谷的模型。根据王老三送回的情报,一股约三十骑的建虏哨骑,正沿着这条路线渗透而来。
"按计划行事。"林枫的声音平静,听不出波澜,"记住,电雷触发后,燧发枪齐射务必果断,弩手覆盖侧翼。此战,不仅要胜,更要震慑,打掉他们窥探西山的胆子!"
"是!"
......
暮色渐沉,"鬼见愁"山谷中,一支建虏哨骑正在缓慢前行。为首的那颜眼神锐利,不时扫视着两侧陡峭的石壁。这些都是跟随皇太极征战多年的老兵,即便在这种看似安全的偏僻小径上,依然保持着足够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