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印绶入手,名正言顺

他并未立刻去接印绶,而是上前一步,伸出双手,稳稳托住了韩馥捧印的双臂,阻止了他欲要躬身下拜的动作。

“文节公!”袁绍的声音清朗而恳切,回荡在寂静的广场上,“公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此番相托,非私相授受,乃为冀州百万生灵计,为汉室江山计!绍,感公之高义,敬公之胸怀!请受袁绍一拜!”

话音未落,袁绍竟真的对着韩馥,躬身行了一个极为郑重的揖礼!

这一幕,让全场愕然,随即涌起一阵低低的惊叹与骚动。韩馥更是手足无措,捧着印绶盒,受礼不是,不受礼也不是,眼眶瞬间湿润。袁绍这一拜,给足了他面子,将他“被迫让位”的尴尬,生生扭转成了“主动让贤”的高风亮节,极大地保全了他的尊严。

一拜之后,袁绍这才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印绶盒。他并未急于打开,而是转身,面向殿前所有文武官员,将印绶盒高高举起!

阳光恰好此时穿透云层,洒在印绶盒上,那黄绫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

“印绶在此!”袁绍声若洪钟,“此非袁绍一人之印,乃冀州之重,万民之望!自今日起,绍,受韩冀州之托,承冀州士民之望,暂领州牧之事!必当兢兢业业,夙兴夜寐,外御强敌,内修德政,使我冀州仓廪实,武备修,百姓安,士人归!若有违此誓,天人共戮!”

誓言铿锵,掷地有声。他没有说自己“得到”了冀州,而是强调“接受托付”、“暂领州事”,将权力的转移包裹在道义与责任的外衣之下,显得名正言顺,无可指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交接仪式完毕,袁绍手持印绶,步入德阳殿,正式升堂议事。他端坐于主位之上,那方银印青绶就静静地放置在案几的右手边,象征着至高权力。

他没有先处理具体政务,而是命郭图上前,宣读他早已准备好的《告冀州士民书》。

郭图精神抖擞,展开帛书,以他特有的富有感染力的声调,朗声宣读:

“大汉司隶校尉、领冀州牧袁绍,谨告冀州官吏军民人等:……”

檄文首先高度赞扬了韩馥“审时度势,谦恭让贤”的品德,称其“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再次安抚了韩馥旧部。接着,笔锋一转,痛陈天下大势,“董卓暴虐,欺天罔地,秽乱宫禁;公孙瓒辈,残害忠良,寇掠州郡”,将袁绍自己定位在“志在靖难,匍匐勤王”的正义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