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根基永固,剑指中原

对于中枢及特殊人员,袁绍亦有明确安排:

“沮授仍为监军,总揽全局战略,协调四州兵马粮草,位同副帅。”

“田丰仍为别驾,主持邺城日常政务,律法监察,官员考功,权力依旧。”

“荀谌仍为长史,专司外交、联络及内部各派系协调,地位超然。”

“荀攸仍为军师中郎将,随我参赞军机,主要负责战术策划、情报分析及临阵应对。”

“马钧之大匠作,地位尊崇,继续总管所有匠作监,一应研发,优先满足军需。”

最后,他提到了刘备:“左将军刘备,安置流民有功,声望更着。加封为宜城亭侯,增其俸禄。然其部众仍驻元城,由魏郡太守直辖。调其回邺城大将军府,‘参赞军机’,无具体职司。关羽、张飞,赐金帛宅邸,荣养于邺。” 此番安排,明升暗降,将刘备这条“蛟龙”彻底调离基层,置于眼皮底下严加看管,其爪牙(关张)与部众分离,再无掀起风浪之可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此,一个内外清晰、权责分明、核心稳固、四方安堵的庞大战争机器,完成了最后的内部调试。文武群臣,各安其位,如臂使指。

内部安排已定,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舆图的南方——那中原逐鹿的战场。袁绍环视麾下这群如今已是人才济济、气象一新的核心班底,沉声道:“根基已固,甲兵已足。下一步,剑锋所向,该是何处?公达,南面情形如何?”

荀攸应声出列,手持一枚代表军情的木椟,走到地图前,声音清晰而冷静:“主公,诸位。据最新探报,南方局势,已至关键节点。”

“曹操方面,去岁冬依托许下屯田,粮草稍得补充。开春以来,已秘密调动兵马,其大将夏侯惇、曹仁等部,正向济阴、山阳一带集结。种种迹象表明,曹操欲趁春耕之后,再度对吕布用兵,力求一举平定兖州全境。其谋士郭嘉、程昱等,亦频繁出入幕府。”

“吕布方面,去岁虽逼退曹操,然其内部矛盾并未解决。陈宫之谋,难改吕布骄矜之性。近日,其与部下诸将,因军资分配再生龃龉,广陵陈登等地方势力,与曹操使者往来更为密切。吕布,已如坐在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

荀攸将代表曹操的黑色小旗与代表吕布的红色小旗在兖州、徐州之地重重一按:“曹吕之争,已近尾声。若曹操吞并吕布,尽得兖、徐之地,整合其兵马,挟天子以令不臣,则其实力将急剧膨胀,成为我军心腹大患!”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看向袁绍:“反之,若我军能在此关键时刻,果断介入,或可收渔人之利。即便不能尽得徐兖,亦能极大地削弱曹操,阻止其坐大。时机,已然出现。”

堂内一片寂静,只有炭火偶尔的噼啪声。所有人都明白,荀攸的分析意味着什么。全面南下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了。

田丰率先开口,语气铿锵:“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应立即传令青州麴义,兵压徐州边境,做出东进姿态,牵制吕布部分兵力。同时,主公亲率中军主力,以颜良、文丑为先锋,赵云精骑为侧应,择日誓师,南渡黄河,兵发黎阳,直逼官渡!趁曹操与吕布纠缠之际,以泰山压顶之势,迫其决战!此乃一劳永逸之上策!”

沮授沉吟道:“元皓之策,自是正理。然我军准备虽足,曹操亦非庸碌。需防其避我锋芒,坚壁清野,或联合荆州刘表袭扰我军侧后。粮道漫长,需派重将护卫。进军节奏,亦需把握,不可冒进,亦不可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