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孔融、杨彪为首的一批汉室老臣,私下聚会时,虽不敢公开赞同檄文,但眉宇间难掩一丝激荡。孔融甚至私下对友人感叹:“陈孔璋之文,虽过于酷烈,然……亦非全然虚言啊!”这种情绪在非曹氏嫡系的官员中悄然蔓延,一种离心离德的暗流,开始在许都的宫墙内外滋生。
市井巷陌,人心惶惶。
檄文的内容被口耳相传,迅速在民间发酵。普通百姓或许不懂高深的政治,但“屠城”、“挖坟”、“欺凌君上”这些字眼,足以在他们心中勾勒出一个可怕的权奸形象。加之袁绍“百万大军”的威慑,许都城内,开始出现小规模的士民外逃现象。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恐慌,笼罩了这座都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司空府内的反应,则更为直接和暴烈。
当曹操再次展读那篇已被揉皱、又抚平的檄文时,尤其是看到“赘阉遗丑”四个字,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太阳穴突突直跳,那日头风发作的剧痛似乎又要卷土重来。他猛地将檄文拍在案上,发出一声野兽般的低吼:
“陈琳老贼!吾誓杀汝!!”
堂下,夏侯惇、曹仁等武将更是怒发冲冠,纷纷请战:“主公!末将愿率一支轻骑,北渡黄河,直捣邺城,取陈琳首级,以雪此耻!”
“袁绍匹夫,安敢如此辱我主公!当与之决一死战!”
群情激愤,战意高昂到了顶点,却也带着一丝被羞辱后的狂躁。
然而,就在这片沸腾的怒火中,荀彧和郭嘉却异常冷静。
荀彧上前一步,沉声道:“主公,诸将!此正乃袁绍所愿!彼欲以此文,激怒我军,乱我军心,诱我仓促出战!若我军此时贸然北渡,正堕其彀中!”
郭嘉嘴角依旧带着那丝慵懒的笑意,但眼神冰冷:“陈琳之笔,固然犀利,然,刀剑终需战场上见真章。此文传遍天下,看似袁绍占尽大义,实则亦将其逼上绝路——他已自诩为汉室忠臣,天下楷模,此战,他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受挫,其虚伪面目,不攻自破。”他顿了顿,看向曹操,“主公,此文虽如箭穿心,然,亦可为我所用。”
曹操剧烈起伏的胸膛渐渐平复下来,他毕竟是曹操。他深吸几口气,强行将那股几乎要焚毁理智的怒火压入心底最深处,转化为更冰冷、更坚定的杀意。
“文若、奉孝,言之有理。”他的声音沙哑,却恢复了枭雄的冷静,“匹夫之怒,徒惹人笑。袁本初欲以笔墨胜我,我便以刀兵回敬!”
他目光扫过众将:“前日军议已定,战略不变!各安其职,加紧备战!官渡,便是吾等雪耻之地!”
他又看向荀彧:“文若,朝中暗流,由你弹压。凡有敢借此檄文生事、动摇军心者,无论身份,一律以通敌论处,严惩不贷!”
“至于这篇檄文……”曹操再次将其拿起,这一次,他的手指稳定而有力,“便留在吾处。它日擒获袁绍、陈琳,吾要亲口问问他们,这‘赘阉遗丑’,可能执天下牛耳否?!”
檄文的影响力,绝不仅限于许都。它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天下诸侯与士林之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荆州,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