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示意侍从接过文书,温言道:文若来得正好。今日起,所有奏章皆先送晋王府,待本王批阅后再呈送陛下用玺。
这话虽然说得平和,但在场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朝政大权已然易主。
荀彧面色如常:臣遵命。另有一事,三日后的大朝会,陛下希望殿下能够主持。
此言一出,满堂寂静。天子让藩王主持朝会,这是前所未有之事。
袁绍沉吟片刻,道:陛下圣体欠安,本王自当分忧。不过朝会之上,陛下仍居正位,本王只在旁佐政。
这个表态既接过了实权,又保全了天子的体面,显示出袁绍的政治智慧。
三日后,德阳殿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朝会开始了。
献帝依旧端坐龙椅,但在他身侧增设了一座稍小的王座,袁绍坦然就座。这个座次的安排,已经说明了一切。
启奏陛下、晋王殿下。荀彧首先出列,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遣使来朝,恭贺晋王册封之喜。
袁绍微微颔首:二位州牧心系朝廷,其心可嘉。着赏赐锦缎百匹,以示褒奖。
紧接着,田丰出列禀报:河北各州郡秋收已毕,粮草充足。各郡官学建设也已过半,寒门子弟入学者已逾万人。
甚好。袁绍满意地道,教育乃立国之本。传令各州郡,务必要让贫寒子弟也有书可读。
这时,曹操出列奏道:殿下,徐州刘备遣使送来贺表,并表示愿意听从朝廷调遣。
这个消息让朝堂上一阵骚动。刘备的归顺,意味着最后一个 major 的割据势力也承认了袁绍的地位。
袁泰然自若:玄德公深明大义,实为楷模。着加封为镇东将军,仍领徐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