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义收豫州,羽翼渐丰

程昱也道:“大王求贤若渴,如饥似渴。元直之才,若肯相助,于安定豫州、招抚荆州士民,必有大用。此乃造福苍生之功,岂不胜过愚忠一人而置天下于不顾?”

谋士们你一言我一语,或陈说大势,或剖析利害,或动之以情。袁绍则始终保持着耐心和尊重,等待着徐庶的抉择。

徐庶内心经历着激烈的天人交战。他对刘备有知遇之恩,有不舍之情,但眼前的现实和袁绍阵营展现出的气象,又让他无法忽视。良久,他长长叹息一声,站起身来,对着袁绍深深一揖:“大王雄才大略,宽厚待人,庶……拜服。然,刘备于庶有恩,庶虽不能继续辅佐,亦不忍与之对垒沙场。若大王不弃,庶愿效仿关云长之‘客卿’,不为幕僚,不设一谋,只在大王麾下为一闲散之人,观察民生,或于教化、屯田等事略尽绵力,绝不言及军事、谋略。此乃庶唯一能接受之条件,望大王成全。”

这是一个带有明显保留态度的归顺,但终究是低头了。袁绍深知,对于徐庶这样的人,逼得太紧反而适得其反。能将其留在身边,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和象征。

“好!”袁绍爽快应允,“便依先生之言!即日起,先生便为孤之客卿,礼同二千石!先生可于军中、地方随意行走观政,若有所得,随时可向孤直言!”

解决了徐庶的问题,袁绍心情大畅。是夜,他在汝南城外大营设下盛大的庆功宴,犒赏三军。篝火熊熊,酒肉飘香,将士们卸下甲胄,开怀畅饮,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袁绍高居主位,文武分列左右。从河北跟随而来的颜良、文丑、张合、高览,中原归附的于禁、李典,新近提拔的邓艾、杨修、司马懿,乃至刚刚表态的客卿徐庶,济济一堂,象征着袁绍势力空前的壮大与融合。

酒至半酣,袁绍举杯起身,朗声道:“今日之胜,赖将士用命,谋臣竭智!首功,当属奋勇先登,摧城拔寨的诸位将军!”他目光扫过颜良、文丑、张合、高览,“四位将军勇冠三军,各赏千金,增邑三百户!”

“谢大王!”四将轰然应诺,声若洪钟。

“次功,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位先生!”他看向贾诩、程昱、沮授、田丰、许攸、辛毗,“文和奇计,调离元直;仲德、公与、元皓,安定后方,整军经武;子远、佐治,参赞军机,皆有功勋!各赏金五百,帛千匹!”

“为大王效劳,乃我等本分!”众谋士躬身领赏。

随后,他特意点名邓艾、杨修、司马懿三位年轻人,当众褒奖:“邓士载洞察机先,杨德祖文攻犀利,司马仲达处事精干,皆后起之秀,国家栋梁!望尔等戒骄戒躁,再立新功!”

三人出列拜谢,心中激动,尤其是司马懿,低垂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精光。

封赏完毕,气氛热烈。然而,席间也有不和谐音。负责护卫中军的许褚,以及刚刚抵达汝南的夏侯渊,一同来到袁绍席前。许褚瓮声瓮气地抱拳道:“大王!末将看着兄弟们在前线厮杀立功,这手掌痒得紧!下次南下,这先锋印,可得留给末将了!”夏侯渊也慨然道:“大王,兖州虎贲休整已久,锐气正盛,愿为南下先锋,踏破荆襄!”

袁绍看着两员虎将急切的模样,不由哈哈大笑:“仲康、妙才勿急!荆襄九郡,广阔千里,还怕没有仗打?届时,少不得要倚仗二位将军之勇!”他安抚道,心中对麾下将领的求战之心甚是满意。

最后,他再次举杯,面向全体文武,声音传遍全场:“豫州已定,然天下未靖!荆襄在望,西凉未平!此非松懈之时!大军休整旬日,即挥师南下,兵临汉水,迫降荆州!待荆襄定,则西图雍凉,南镇江东,一统之业,指日可待!”

“愿追随大王,扫平天下!”帐内文武齐声高呼,声震四野,豪情直冲云霄。

袁绍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目光锐利地望向南方。豫州已定,羽翼渐丰。下一步,便是那号称“帝王之资”的荆襄九郡!中原的硝烟刚刚散尽,南下的战鼓已然在耳边擂响。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正等待着他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