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给梁兴的密令,则由程昱亲自书写,用词隐晦却意图明确。命令梁兴不惜一切代价,离间韩马,激化矛盾,并做好在决战时刻阵前倒戈的准备。信中附带了一个特殊的印信图案,作为梁兴与曹军前线部队接头的凭证。
曹操仔细审阅了两份文书,确认无误,用了印信。
“召马岱。”
马岱再次进入大帐时,感受到的气氛已然不同。曹操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亲自将回信交到他手中:“伯瞻将军,回复在此。晋王殿下与本王,皆深知马伏波之忠义。请转告马伏波,晋王殿下的王师,绝不会坐视忠臣陷于危难。这些许粮秣军械,略表心意,望他善加利用,固守待机。”
马岱接过沉甸甸的信函,又听闻有实质援助,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再次深深一揖:“岱,代我伯父与西凉军民,拜谢丞相!拜谢晋王殿下!”
“将军辛苦,可速回冀城复命,以免马伏波牵挂。”
送走马岱后,曹操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对程昱道:“仲德,密令必须万无一失,选派最可靠的心腹死士,即刻送往金城梁兴处。”
“丞相放心,昱亲自安排。”
随着命令下达,整个潼关第二军团的战争机器,开始依据新的方略悄然运转起来。
曹仁与夏侯惇领命,开始调兵遣将。数以千计的士卒被派出潼关,在关外广布营寨,多树旗帜,日夜操练,人喊马嘶之声远震,做出大军即将大举出关的态势。游骑更是前出数十里,严密监视乃至挑衅西凉联军的前哨,营造出强大的军事压力。
而真正的精锐,则隐于关内,养精蓄锐,如同蛰伏的猛虎,只待那致命一击的时刻到来。
程昱选派的心腹,带着那份关乎西凉命运的密令,混在商队之中,悄无声息地离开潼关,绕过重重关隘,直趋金城。
中军大帐内,曹操独自一人站在西凉地图前,目光深邃。烛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在帐壁之上,随着火焰跳动而摇曳不定。
“马寿成,韩文约……”他低声自语,手指划过冀城与金城,“非是曹某心狠,实乃天下大势如此。晋王欲一统八荒,尔等割据之局,终难长久。要怪,就怪这乱世吧。”
他端起案几上已然微凉的酒,一饮而尽。酒入喉中,带着一股决绝的辛辣。
就在潼关定计的同时,马岱怀揣着希望,带着曹操的回信和首批援助物资的清单,星夜兼程,赶回冀城。他并不知道,他带回的,并非真正的救命稻草,而是一道催命符。
金城之内,梁兴刚刚安抚完又一起羌兵与本地居民的冲突,回到自己府中,屏退左右,独自对着摇曳的烛火,脸上阴晴不定。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眼神中既有贪婪,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而在更北方的朔方,根据晋王袁绍的总体部署,都督张辽已经接到了明确的指令。他麾下的一万五千精锐骑兵,早已准备就绪,刀出鞘,箭上弦,如同即将离弦的利箭,只待南下的号令。他们的目标,正是西凉看似稳固,实则因内斗而漏洞百出的腹地。
潼关城头,曹操在程昱、司马懿的陪同下,眺望着西方沉沉的夜色。风雪似乎小了些,但空气中的寒意却更加刺骨。
“起风了。”曹操缓缓说道。
程昱在一旁接口,声音低沉而确信:“丞相,这风,必将吹散西凉数十年的迷雾。”
司马懿沉默不语,只是微微颔首,嘴角似有一缕若有若无的笑意。
一场旨在将西凉所有势力都卷入其中,并将其彻底碾碎的风暴,已在这潼关的定计声中,悄然拉开了序幕。计策已定,只待那各方棋子,逐一落入这盘名为“西凉”的棋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