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低声讨论后,终于达成一致。
---
文化展览如期举行,地点设在遗迹主城中央广场。巨大的穹顶下,临时搭建的展馆错落有致,分别以蓝光与金光标识出两个展区。
来自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既有本地居民,也有外星访客。他们穿梭于展品之间,或驻足细看,或低声交谈。
然而,问题很快出现。
一名泰瑟恩学者指着一幅壁画皱眉:“这是……一种祭祀仪式?为何要将活人置于火焰之中?”
旁边的解说员立刻上前解释:“这是古老的净化仪式,象征牺牲与重生。并非真正的献祭,而是通过火象征精神的升华。”
“可这很容易引起误解。”那名学者摇头,“如果仅凭图像判断,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野蛮行为。”
星耀听闻后,亲自前往现场。他请来几位历史学家,对相关展品进行补充说明,并安排专人讲解其背后的哲学意义。
“文化的理解需要时间。”他对那位泰瑟恩学者说道,“正如你们的量子符号系统,对我们来说也曾难以理解。重要的是愿意去倾听、去思考。”
那名学者沉思片刻,缓缓点头。
---
艺术表演环节则更具挑战性。
舞台设在露天剧场,两侧分别由遗迹艺术家和泰瑟恩乐团轮流演出。第一轮,遗迹的传统舞蹈登场。舞者身披轻纱,动作缓慢而优雅,配以古琴与鼓点,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
台下的泰瑟恩观众显得有些困惑,甚至有人低声议论:“这种节奏……真的适合表演吗?”
第二轮,泰瑟恩乐团演奏了一段高频音律交织的电子乐曲。旋律跳跃且充满节奏感,搭配光影变化,极具视觉冲击力。
但遗迹观众却觉得刺耳,甚至有人捂住耳朵退到后排。
气氛一度尴尬。
星耀走上前台,举起手示意安静。
“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他说道,“我们不必强行适应,但可以尝试欣赏。今晚的舞台不属于某一个文明,而是属于整个银河。”
他的声音平稳而有力,渐渐安抚了观众的情绪。
随后,双方艺术家调整了表演风格,尝试融合元素。遗迹舞者配合电子节拍起舞,泰瑟恩音乐家也加入传统乐器的旋律。
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了——两种风格交汇,竟碰撞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台下掌声雷动,一些年轻观众甚至开始模仿节奏打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