朐山城外。
徐成拿着一封战报,面色略有沉重地对曾洪说道:“我们要加快速度了,刚才得到战报,丙字军攻下了临淮,徐城和涟水也已投降,我们被蒋石头甩在后面了。”
乙字军十天之前就已经抵达了朐山,只是这朐山作为海州的州治,本身城池便修得坚固,又背靠大海,左倚石棚山。
官兵在石棚山上还修建了营寨,和城池呈犄角之势,每当徐成率军攻打城池的时候,这些官兵总会从山上下来冲杀他的侧翼。
而当他转头攻打石棚山的时候,城中的官兵又杀了出来,让他连续数日都寸功不得。
海州几乎是把全州的兵力都聚集到了朐山,城中兵马充足,背后又有海港,根本不用担心补给问题,就是一块十足的硬骨头。
按照正常作战,此时徐成应当趁着官兵集中在州治,而分兵去袭其他城池。
只是海州共有四城,沭阳已被攻占,东海县又在郁洲岛上,需要跨海作战。
剩下的怀仁不过是一座小城,又在六十里开外,就算攻下来也无法对朐山构成威慑,反而分兵平白削弱了自家兵力。
初成军之时乙字军兵力是六千,在沭阳留了五百人,前番攻城又伤亡近八百,而这海州富庶很难像徐泗二州随处都有可补充的兵源,要是不想向李不争求援,徐成就需要谨慎用兵。
曾洪也是劝他莫要莽撞攻城,先仔细谋划一下攻城的策略,朐山的官兵约莫四千人,虽然从人数上来看与乙字军相当,但不管是训练还是装备都比不上乙字军。
是的,此处官兵训练确实比不上乙字军。
海州地处东部沿海,数百年都没有经历过战事,官兵唯一要作战的对象就是山贼和海盗,前者一触即溃,后者主要依靠水军围剿。
乙字军初到朐山的时候,还有官兵不服出城浪战,结果大败而归,这也是徐成仅有数千人便敢攻城的原因。
曾洪认真地分析了一下,觉得要打朐山绝不能硬攻,需要先隔断对方的补给,那就要切断海上运输,得先打东海将海州的水军给打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