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长者警言
日子在工厂的轰鸣与家庭的琐碎中平稳滑过,似乎一切都已回归正轨。这日下班,王超刚到家不久,院门外就传来了熟悉的自行车铃声。他走出去一看,竟是多日未见的物资局赵科长推着自行车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笑容,但眼神里似乎比平时多了些难以言喻的深意。
“赵叔?您怎么来了?快请进!”王超连忙上前,一边接过赵科长的自行车支好,一边将人往屋里让。
李秀兰闻声也从厨房出来,热情地招呼:“赵科长来了!快屋里坐,正好晚上在这吃便饭!”
“不了不了,秀兰同志,别忙活,我坐坐就走,找超儿说两句话。”赵科长笑着摆手,随着王超走进了堂屋。
王超给赵科长泡上来,是之前秒杀到的好茶叶。赵科长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却没有立刻喝,而是目光在整洁的堂屋里缓缓扫过,最后落在王超脸上,沉吟了片刻。
“超儿,”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长辈特有的沉稳分量,“最近家里……都还好吧?听说前段日子,闹了点不愉快?”
王超心里微微一凛,知道赵科长指的是孙旺那件事。这事虽然闹得沸沸扬扬,但以赵科长的层级和位置,特意为此事登门,绝不会只是寻常的关心。
“劳赵叔挂心,都过去了。”王超谨慎地回答,“就是些小人嚼舌根子,已经处理干净了。”
赵科长点了点头,呷了一口茶,放下茶杯,手指轻轻在桌面上点了点:“处理干净了就好啊。咱们这个位置,做事不容易,既要低头拉车,也得抬头看路。有时候,风刮得太猛,哪怕你站得再直,也难免被沙子迷了眼睛。”
他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我听说,那个造谣生事的孙旺,后来还牵扯出了别的事?家里搜出了些不该有的东西?”
王超面色不变,心里却瞬间明白了赵科长此行的真正用意。他坦然迎上赵科长的目光,语气平静:“是,公安同志在他家搜出了电台和枪支,还有来历不明的钱财。具体案情,派出所那边应该有结论了。我们也是事后才知道,之前只当他是普通的邻里纠纷,污蔑我姐姐名声。”
赵科长深深地看了王超一眼,那目光似乎要穿透他的表象,看到内里。他没有追问细节,只是缓缓说道:“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有些事,巧合得像是老天爷都看不过眼,帮着收拾残局。”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超儿啊,你还年轻,有能力,有冲劲,这是好事。厂长看重你,工人们也服你,把玻璃厂搞得红红火火,这是你的本事,也是你的功劳。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越是顺风顺水的时候,越要记得‘警言慎行’这四个字。”
“有些事,做得太满,太绝,固然能一时痛快,斩草除根,但也容易留下话柄,引人侧目。这世上的聪明人,不止一个。很多时候,事情未必需要做得那么……‘圆满’。” 赵科长的话说得含蓄,但其中的提醒和告诫,王超听得清清楚楚。
他是在提醒自己,孙旺事件的处理,虽然结果大快人心,但过程或许过于“巧合”和“彻底”,可能已经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和猜疑。在那个年代,过于凌厉的手段,有时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王超心中凛然,知道这是赵科长真正的爱护和提点。他收敛了神色,郑重地点头:“赵叔,您的教诲,我记下了。往后一定更加注意方式方法,凡事多思量,绝不鲁莽冲动,绝不给您和组织添麻烦。”
看到王超领会了自己的意思,并且态度端正,赵科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层若有若无的严肃气氛也随之消散。他重新端起茶杯,语气轻松了些:“你明白就好。我也只是随口这么一提,你心里有数就行。你还年轻,路还长,稳扎稳打,比什么都强。”
他又坐了一会儿,问了问玻璃厂近期的生产情况,聊了些闲话,便起身告辞了。王超和李秀兰将他送到院门口,看着他骑上自行车消失在巷口。
回到屋里,王超独自在堂屋坐了片刻。赵科长的话在他耳边回响。他意识到,自己凭借系统和先知先觉,做事确实有时会不自觉地带上一种超越这个时代的“效率”和“决断”,却忽略了这种行事风格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孙旺之事,虽是对方咎由自取,但自己的手段,终究是走了偏锋。
“警言慎行……”他默默咀嚼着这四个字。这不仅是对言行的约束,更是对心性和行事尺度的要求。在未来的道路上,他需要更加沉稳,更加圆融,既要守护好家人和事业,也要更好地融入这个时代,不露痕迹地行走于阳光之下。
这次谈话,如同一盆恰到好处的冷水,让王超在春风得意中保持了必要的清醒。
第二百三十章完。